淮滨梁双双:全面解析久咳不愈的排查路径

2025年09月10日15:25
【查看证书】

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异物和分泌物的保护性反射,但若咳嗽持续超过8周(成人)或4周(儿童),则属于“慢性咳嗽”,可能隐藏着多种疾病。

一、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从呼吸道到全身的“可能嫌疑人”

慢性咳嗽的病因复杂,涉及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耳鼻喉科甚至心血管系统。以下是六大常见“元凶”: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这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占成人病例的1/3以上。CVA的本质是哮喘,但仅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无喘息、胸闷),常在夜间或凌晨加重,遇冷空气、油烟、运动后诱发。例如,一位30岁女性,咳嗽3个月无痰,夜间加重,肺功能检查显示气道高反应性,最终确诊为CVA。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

过去称“鼻后滴漏综合征”,因鼻炎、鼻窦炎、腺样体肥大等疾病导致分泌物倒流至咽喉,刺激咳嗽感受器。患者常伴鼻塞、流涕、咽部异物感,咳嗽以晨起或体位改变时明显。例如,一位8岁儿童,咳嗽2个月伴黄脓涕,鼻窦CT显示全组鼻窦炎,经鼻用激素治疗后咳嗽缓解,属于典型UACS。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

胃酸反流至食管下端,刺激迷走神经反射引发咳嗽,占慢性咳嗽的10%-40%。患者常伴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咳嗽在进食后或平卧时加重。例如,一位45岁男性,咳嗽半年伴反酸,24小时食管pH监测显示酸反流次数超标,确诊为GERC。

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

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导致慢性咳嗽,痰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2.5%,但肺功能正常。患者咳嗽以白天为主,无喘息,对支气管扩张剂无效,但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例如,一位25岁女性,咳嗽2个月无痰,诱导痰检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达15%,经吸入激素治疗后咳嗽消失。

变应性咳嗽(AC)

由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毛发)诱发,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伴咽部痒感,血清总IgE或特异性IgE升高,肺功能正常。例如,一位12岁男孩,咳嗽1个月伴眼痒、鼻塞,皮肤点刺试验显示尘螨过敏,经抗组胺药治疗后咳嗽缓解,属于AC。

其他病因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药物副作用(如ACEI类降压药)、心理性咳嗽等。例如,一位60岁吸烟者,咳嗽半年伴体重下降,胸部CT显示右肺占位,最终确诊为肺癌。

二、针对性检查:从简单到复杂的“排查路线图”

面对慢性咳嗽,医生会遵循“由易到难、由无创到有创”的原则进行排查。以下是关键检查项目:

基础检查:快速锁定常见病因

胸部X线/CT:排除肺炎、肺结核、肺癌等结构性病变。例如,胸部CT可发现直径<3毫米的微小结节,对早期肺癌诊断至关重要。

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金标准”。患者吸入乙酰甲胆碱后,若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下降≥20%,提示气道高反应性。

诱导痰细胞学检查:通过雾化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液,检测嗜酸性粒细胞比例。若≥2.5%支持EB诊断,≥10%提示哮喘可能。

24小时食管pH监测:诊断GERC的核心检查。将电极导管经鼻插入食管下端,连续监测24小时酸反流情况,若酸反流次数>75次/24小时或DeMeester积分>14.7,可确诊GERC。

进阶检查:针对疑难病例

纤维支气管镜:直接观察气道内病变,如支气管结核、异物、肿瘤等。例如,一位50岁女性,咳嗽伴咯血,支气管镜发现右主支气管新生物,活检确诊为支气管肺癌。

鼻窦CT:诊断UACS的重要手段。可清晰显示鼻窦黏膜增厚、积液或息肉,指导后续治疗。

血清过敏原检测: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抽血检测特异性IgE,明确过敏原。例如,检测出尘螨特异性IgE>3.5kU/L,提示尘螨过敏。

心脏超声:排除心源性咳嗽(如二尖瓣狭窄导致的肺淤血)。患者常伴心悸、气短,咳嗽在平卧时加重。

特殊检查:针对罕见病因

高分辨率CT(HRCT):诊断支气管扩张的敏感方法。可显示“双轨征”“印戒征”等特征性改变。

痰抗酸杆菌涂片/培养:排查肺结核。患者常伴低热、盗汗、乏力,痰中检出抗酸杆菌可确诊。

心理评估量表:如儿童行为问卷(CBCL),排查心理性咳嗽(习惯性咳嗽或心因性咳嗽)。患者咳嗽呈“清嗓子样”,注意力分散时减轻,睡眠中消失。

三、特殊人群的排查重点:儿童、孕妇、老年人的“个性化方案”

不同人群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存在差异,需针对性排查:

儿童患者
儿童慢性咳嗽以UACS、CVA、感染后咳嗽为主,需优先排查:

腺样体肥大:通过鼻咽侧位片或纤维鼻咽镜确诊,患儿常伴张口呼吸、打鼾。

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1岁以下婴儿常见,咳嗽伴黄痰,痰培养阳性(如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抗生素治疗有效。

先天性气道畸形:如气管支气管软化、血管环压迫,需通过支气管镜或CT三维重建确诊。

孕妇患者
孕妇咳嗽需兼顾母婴安全,优先选择无创检查:

UACS:孕期激素变化易诱发鼻炎,表现为鼻塞、流涕,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缓解。

GERC:孕期子宫增大压迫胃部,反流风险增加,可通过调整睡姿(左侧卧位、抬高床头)改善。

哮喘:若孕前有哮喘史,孕期需继续控制,首选吸入激素(如布地奈德),避免口服糖皮质激素。

老年患者
老年人慢性咳嗽需警惕恶性肿瘤和心源性病因:

肺癌:长期吸烟者需定期低剂量胸部CT筛查,早期肺癌可无症状,仅表现为慢性咳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常有长期吸烟史,咳嗽伴活动后气短,肺功能显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心力衰竭:咳嗽伴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心脏超声可发现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

四、检查前的注意事项:提高诊断准确率的“关键细节”

记录咳嗽特征

就诊前详细记录咳嗽的时间(晨起/夜间/全天)、性质(干咳/湿咳)、诱因(冷空气/油烟/运动)、伴随症状(发热/胸痛/咯血),帮助医生快速定位病因。例如,夜间干咳提示CVA,晨起咳嗽伴黄痰提示UACS。

避免干扰因素

检查前48小时停用抗组胺药、止咳药、糖皮质激素,以免影响肺功能或诱导痰结果。

24小时食管pH监测前需停用抑酸药(如奥美拉唑)和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

配合医生操作

肺功能检查需用力吸气、呼气,儿童可能需多次训练才能完成。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需局部麻醉,检查后2小时内禁食水,防止误吸。

五、科学排查,精准治疗

慢性咳嗽的排查是一场“侦探游戏”,需结合病史、体征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切勿因焦虑而要求过度检查,也勿因症状轻微而忽视潜在疾病。例如,一位50岁男性,咳嗽1年未重视,最终确诊为早期肺癌,因治疗及时预后良好;而另一位30岁女性,盲目服用止咳药延误CVA诊断,最终发展为典型哮喘。

若咳嗽持续不愈,建议尽早到呼吸内科就诊,遵循“先常见后罕见、先无创后有创”的原则逐步排查。通过科学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如CVA用吸入激素、GERC用抑酸药、UACS用鼻用激素)可显著改善预后。记住:咳嗽是身体的“警报器”,及时解读信号才能守护健康。

淮滨县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梁双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