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阳王召杨:骨质疏松防治策略

2025年08月15日16:30
【查看证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代谢性骨病,导致骨骼脆弱并增加骨折风险。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当骨密度低于年轻成人平均值的2.5个标准差或更多时,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在老年女性人群中更为普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了解骨质疏松的防治策略,对于维护骨骼健康至关重要。

一、骨质疏松的成因与症状

(一)成因

骨质疏松的成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年龄增长、女性绝经后激素水平变化、低体重、家族史、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皮质类固醇)、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和过量饮酒)以及营养不良(特别是钙和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等。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的新陈代谢逐渐减缓,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减少。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加快,也容易引发骨质疏松。

(二)症状

骨质疏松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疼痛、身高缩短、驼背、骨折等。疼痛通常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腰背酸痛、关节疼痛,疼痛也会沿着脊柱向外扩散。身高缩短是由于骨质疏松后椎体发生过楔形变,每个椎体缩短大概2mm左右,身长平均短缩3—6cm。驼背则是脊柱椎体发生楔形改变,导致脊柱前倾、背曲加重。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见部位包括髋部、胸腰椎、尺桡骨远端、肱骨近端等。由于跌倒而出现腰髋部骨折的骨质疏松患者,长期卧床会带来各种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褥疮、血栓等,大大增加患病者的死亡率。

二、骨质疏松的防治策略

(一)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基础。应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腐、深绿色蔬菜、坚果等。钙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则能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应减少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例如,过多的盐分会增加钙的排泄,导致钙的流失。此外,要避免过多摄入咖啡因和盐,因为它们也会影响钙的吸收。

(二)适度运动

适度的运动对于骨骼健康至关重要。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能够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为骨骼提供更多的营养。力量训练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骨骼的负荷能力,进而促进骨生长。平衡训练和柔韧性练习也有助于减少跌倒风险,预防骨折。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或骑自行车,并加入两次以上的力量训练。重力训练(如步行、跑步、跳绳)和抵抗训练(如提重、深蹲)均有助于刺激骨骼生长和增强骨质。

(三)控制体重

体重过轻或过重都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过轻的体重可能导致骨骼负荷不足,影响骨密度;而过重的体重则可能增加骨骼负担,加速骨骼老化。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骨质疏松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来控制体重,使其保持在健康的范围内。

(四)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度饮酒都对骨骼健康有害。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破坏骨骼细胞,导致骨量减少;而酒精则可能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增加骨折风险。因此,为了骨骼健康,应该戒烟限酒。戒烟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对骨骼的损害,限酒则可以降低钙的流失,提高骨密度。

(五)定期检测骨密度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可以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骨质疏松的风险。对于已经存在骨质疏松风险的人群,如绝经后妇女、70岁以上男性或患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应更加关注骨密度变化,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当T值≤—2.5时,即可诊断为骨质疏松。通过定期检测骨密度,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六)药物治疗

在必要时,药物治疗也是防治骨质疏松的重要手段。常用的药物包括钙剂、维生素D补充剂、降钙素、二磷酸盐等。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剂可以增加骨量,维持骨骼健康;降钙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吸收;二磷酸盐则能与骨骼中的羟磷灰石结合,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减少骨量流失,像阿仑膦酸钠等,可有效提高骨密度。但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应按时服药并注意药物副作用。

四、特殊人群的骨质疏松防治

(一)老年人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骨骼的新陈代谢减缓,骨量自然减少,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因此,老年人应更加注重饮食和运动的调节,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同时,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并采取治疗措施。

(二)绝经后女性

绝经后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破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吸收加快,容易引发骨质疏松。除了上述的一般防治策略外,绝经后女性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考虑使用雌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补充雌激素,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抑制骨吸收,维持骨量。

(三)患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

患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药物的影响,也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这类人群应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关注骨骼健康,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定期检测骨密度、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

总之,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通过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定期检测骨密度以及必要时进行药物治疗等综合防治策略,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降低骨折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不同人群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公众应提高对骨质疏松的认知,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策略,守护骨骼健康,远离“脆骨”危机。

舞阳县孟寨镇中心卫生院  全科  王召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