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打过疫苗就够了吗?”这是许多成年人对疫苗接种的常见疑问。事实上,疫苗并非儿童专属,而是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工具。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流感导致的死亡病例中,80%发生在65岁以上人群,而我国慢性病患者中仅30%接种过相关疫苗。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被忽视的真相:成人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降低医疗负担的关键防线。
一、成人疫苗接种的四大必要性
1.病原体变异打破“终身免疫”幻想
流感病毒每年发生变异,导致疫苗成分需动态更新。以2025年为例,WHO推荐的流感疫苗株已覆盖H1N1、H3N2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新亚型。若成年人依赖“小时候打过”的抗体,面对变异病毒时感染风险将增加3-5倍。乙肝病毒同样存在变异风险,未接种或抗体衰减的成人感染后,慢性化概率高达90%。
2.弥补童年免疫规划的“历史欠账”
我国2000年后才将甲肝、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导致70-90后成年人漏种率较高。以乙肝为例,我国现存乙肝病毒感染者超7000万,其中90%为成年后感染。对于未接种或抗体阴性的成人,补种乙肝疫苗可使感染风险降低95%。
3.年龄增长导致免疫系统“自然衰退”
40岁后,人体免疫细胞数量每年减少1%,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风险显著上升。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达10/1000人年,而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可使发病率降低97.2%。此外,60岁以上老人肺炎球菌感染住院率是年轻人的3倍,接种23价肺炎疫苗可降低45%的严重并发症风险。
4.特殊人群的“高风险暴露”需求
医务人员、慢性病患者、育龄女性等群体面临更高感染风险。例如:
医务人员:接触流感患者的概率是普通人群的6倍,接种流感疫苗可使院内感染率下降60%;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肺炎球菌感染风险增加3倍,需优先接种肺炎疫苗;
备孕女性:孕前接种麻腮风疫苗可预防先天性风疹综合征,降低胎儿畸形率。
二、成人必选疫苗清单与科学选择
1.流感疫苗:全人群的“年度健康投资”
接种理由:流感每年导致全球29-65万死亡,其中65岁以上老人占80%。接种疫苗可使重症风险降低40%-60%。
适用人群:所有≥6月龄成人,尤其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
接种策略:每年9-10月接种(流感季前1-2个月),优先选择佐剂或高剂量疫苗(如aIIV3、HD-IIV3)。
2.HPV疫苗:男女共防的“癌症疫苗”
接种理由:99.7%的宫颈癌由HPV感染引起,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且可能传播病毒。接种疫苗可预防90%以上的宫颈癌和生殖器疣。
适用人群:9-45岁女性、9-26岁男性。
疫苗选择:
2价疫苗:性价比高,预防70%宫颈癌;
4价疫苗:增加生殖器疣防护;
9价疫苗:覆盖9种高危型HPV,预防效果达92%。
3.乙肝疫苗:补种“历史漏洞”的关键
接种理由:我国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中,成年后感染者占比超90%。补种疫苗可使感染风险降低95%。
适用人群:未接种或抗体阴性者(如乙肝五项全阴)、医务人员、性活跃者。
接种程序:按0、1、6月接种3剂,接种后1个月检测抗体(抗-HBs≥10mIU/mL为有效)。
4.带状疱疹疫苗:中老年人的“疼痛预防针”
接种理由: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达30%,疼痛评分超分娩痛。接种疫苗可降低97%的发病风险。
适用人群:
国产减毒活疫苗:40岁以上人群接种1剂;
进口重组疫苗:50岁以上人群接种2剂(间隔2-6个月)。
5.肺炎疫苗:慢性病患者的“生命保护伞”
接种理由:60岁以上老人肺炎球菌感染住院率是年轻人的3倍,接种疫苗可降低45%的严重并发症风险。
适用人群:60岁以上老人、19-49岁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慢阻肺)。
疫苗选择:
23价多糖疫苗:覆盖23种血清型,适合免疫功能正常者;
13价结合疫苗:诱导免疫记忆,适合免疫功能低下者。
三、成人疫苗接种的三大策略
1.个性化评估:从“一刀切”到“精准防护”
健康状况:慢性病患者需优先接种流感、肺炎疫苗;
职业风险:医务人员、教师需加强流感、麻腮风疫苗接种;
旅行需求:前往霍乱流行区需接种rBS/WC疫苗,前往黄热病流行区需接种黄热病疫苗。
2.联合接种:1+1>2的免疫增效
流感+肺炎疫苗:联合接种可使老年人肺炎住院率降低63%;
乙肝+HPV疫苗:同时接种不影响抗体产生,节省时间成本;
带状疱疹+新冠疫苗:研究显示无免疫干扰,可按推荐程序接种。
3.长期管理:构建“免疫记忆库”
抗体检测:乙肝疫苗接种后1个月检测抗体,若不足需补种;
定期补种:流感疫苗每年接种,破伤风疫苗每10年加强1剂;
记录追踪:使用电子健康档案记录接种史,避免漏种或重复接种。
四、打破认知误区:成人疫苗接种的常见问题
1.“过敏体质不能接种”?需专业评估
对疫苗成分严重过敏者(如过敏性休克)禁种,但轻度过敏(如皮疹)可在医生指导下接种。例如,鸡蛋过敏者可接种流感疫苗(现行疫苗不含卵清蛋白)。
2.“备孕/孕期不能接种”?分情况对待
备孕期:可接种流感、麻腮风、HPV疫苗,接种后3个月再怀孕更安全;
孕期:推荐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母婴并发症),禁用减毒活疫苗(如水痘、麻腮风)。
3.“疫苗副作用比疾病更危险”?数据说话
流感疫苗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仅1.35/100万剂次,远低于流感导致的死亡风险。常见副作用(如注射部位红肿、低热)通常1-2天自行缓解。
从20岁补种乙肝疫苗,到40岁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再到60岁加强肺炎疫苗,成人疫苗接种是一场贯穿生命的健康接力。正如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所言:“疫苗不是儿童专利,而是每个人与疾病的‘终身契约’。”通过科学选择疫苗、制定个性化接种计划,成年人不仅能保护自己,更能为家庭、社区构建免疫屏障。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自己的疫苗接种史了——你的健康,值得一份更完整的防护。
宛城区红泥湾镇卫生院 内科综合病区 徐丛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