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症是一种常见且令人困扰的症状,患者会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在旋转、晃动,常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了解眩晕症的常见病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一病症,而掌握有效的缓解方式,则能让患者在面对眩晕时更加从容,减轻痛苦。
一、眩晕症的常见病因
(一)耳部疾病
耳源性眩晕是最常见的眩晕类型之一,主要由内耳疾病引起。梅尼埃病是典型代表,由于内耳里面的膜迷路积水,导致位置感受和平衡功能异常,患者会出现旋转性眩晕、耳鸣、渐进性听力下降等症状,眩晕发作常持续20分钟至12小时不等。耳石症也不容忽视,患者常表现为头部或体位转变到某一位置时,出现突发的眩晕感,持续时间短,但易反复发作,这是由于耳石脱落后在半规管内引起耳石剧烈运动,产生异常放电,引起前庭信息输入不均衡所致。此外,中耳炎、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等耳部疾病,也可能因影响前庭系统的正常功能而导致眩晕。
(二)神经系统疾病
中枢性眩晕与脑部疾病密切相关。颅内血管性疾病,如脑梗死、脑出血等,会影响脑部的血液循环,压迫神经或影响神经传导,从而引发眩晕。当血液聚积在脑内造成脑部压力增加时,患者会出现眩晕、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多发性硬化症、听神经瘤、小脑和脑干肿瘤等颅内占位性病变,同样可能影响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小脑以及脑干等结构,导致眩晕。周围性神经病变,如前庭神经元炎、耳带状疱疹等,主要影响前庭周围器官,也会引起眩晕。
(三)眼部疾病
屈光不正、眼肌麻痹、视力减退等眼部疾病,可能影响视觉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眩晕感。但这类眩晕通常没有旋转感或自发性倾倒感,患者在看东西时可能会感觉模糊、重影,从而产生眩晕的不适。例如,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如长时间看电影、看电视、看电脑等,导致眼睛疲劳,也可能引发屏幕性眩晕。
(四)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疾病,都可能导致眩晕。高血压所致的眩晕症多因精神刺激、情绪紧张等诱发,当血压急剧升高时,会影响脑部的血液供应,导致眩晕。而低血压则可能由于滥用降压药导致血压大幅度降低而引发眩晕,患者会感觉头晕目眩、眼前发黑。心律失常时,心脏的泵血功能受到影响,脑部供血不足,也容易出现眩晕症状。
(五)血液病
贫血、白血病等血液病也可能引起眩晕。贫血患者因脑缺血、脑乏氧而出现眩晕,由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无法为身体各器官提供足够的氧气,导致脑部缺氧,从而引发眩晕。白血病若累及迷路等部位,也可能影响前庭系统的功能,导致眩晕。
(六)精神神经因素
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等精神神经性疾病,以及情绪波动、生气、焦虑等心因性因素,都可能导致眩晕的发生。当人处于精神紧张、焦虑的状态时,身体的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变化,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眩晕。
二、眩晕症的缓解方式
(一)调节饮食
饮食在眩晕症的缓解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议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西红柿、苹果等。这些食物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族等营养成分,有助于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二)注意休息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对于缓解眩晕症的不适感至关重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因为劳累和熬夜会使身体的免疫力下降,神经系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诱发或加重眩晕。每天应保证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三)适当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减少头晕、乏力等症状。慢跑、游泳、爬楼梯等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从而缓解眩晕症状。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反而加重眩晕。
(四)吸氧治疗
眩晕症可能是脑部神经缺氧所致,适当吸氧治疗可以保证大脑有充足的氧气维持正常运转,缓解不适症状。对于一些因脑部缺氧引起的眩晕患者,吸氧治疗可以迅速改善脑部的缺氧状态,减轻眩晕症状。但吸氧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吸氧的浓度和时间。
(五)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缓解眩晕不适。对于周围性眩晕,可遵医嘱使用甲磺酸倍他司汀、银杏叶片、盐酸氟桂利嗪片等药物。甲磺酸倍他司汀可以改善内耳微循环,缓解眩晕症状;银杏叶片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可以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盐酸氟桂利嗪片能够扩张脑血管,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对于中枢性眩晕,可根据病因使用相应的药物,如因脑梗死引起的眩晕,可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他汀类药物等进行治疗。
(六)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缓解眩晕症的方法。局部针灸、推拿、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大脑缺血缺氧,避免眩晕症状加重。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推拿和按摩可以放松肌肉,缓解颈部和头部的紧张状态,改善脑部的血液供应。
(七)应急处理
当眩晕症状突然发作时,应立即采取应急处理措施。让患者躺下或坐下,保持安静,避免头部晃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如果患者穿戴有紧身衣物,如领带、腰带等,应立即松开,以免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对于眩晕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冷敷收缩血管,减轻炎症和肿胀;通过热敷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如果眩晕症状较严重,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氯雷他定片等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三、不同病因眩晕症的针对性缓解
(一)耳石症
耳石症患者除了上述一般缓解方式外,还可进行耳石复位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特定的体位变化,将脱落的耳石复位到原来的位置,从而缓解眩晕症状。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避免突然转动头部或身体,减少眩晕的发作。
(二)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患者应遵循低盐饮食原则,减少水的摄入,以减轻内耳膜迷路积水。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药物治疗方面,可遵医嘱服用桂利嗪片、盐酸氟桂利嗪片等药物,改善内耳血供,平衡双侧前庭神经核放电率,控制眩晕发作。
(三)颈椎病引起的眩晕
颈椎病导致的眩晕,患者要避免长时间低头,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睡姿。可以适当进行颈部锻炼,如米字操等,缓解颈部肌肉的紧张。药物治疗上,可遵医嘱服用维生素B12片、甲钴胺片等药物,保护颈椎神经,改善症状。
四、预防眩晕症的生活建议
(一)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按时起床、睡觉,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稳定,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眩晕症的发生。
(二)保持良好心态
学会调节情绪,避免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可以通过听音乐、旅游、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三)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尤其是耳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方面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预防眩晕症的发生。
总之,眩晕症的常见病因多种多样,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了解这些病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眩晕症,采取针对性的缓解方式。通过调节饮食、注意休息、适当锻炼、吸氧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应急处理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预防眩晕症的发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定期进行体检。让我们重视眩晕症,科学应对,共同守护身体健康。
上蔡县五龙镇卫生院 普通内科 马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