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刘志强: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原理

2025年04月16日15:07
【查看证书】

在人类与骨折的漫长斗争史中,小夹板固定技术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古老中医的智慧结晶,到现代医学的传承创新,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历经岁月洗礼,依旧在临床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一、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历史渊源

小夹板固定技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源于中医正骨,是中医骨伤科的传统疗法之一。中医骨伤科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先辈们积累了丰富的治疗骨折的经验。小夹板固定技术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它结合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思想,根据人体的生理结构和运动学特点,通过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实现了骨折的有效固定和愈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医骨科的经验和科研成果也为小夹板固定技术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医学对骨折的生物力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使得小夹板固定技术在材料选择、固定方法、康复治疗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了治疗效果,扩大了应用范围。

二、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原理

(一)力学原理

小夹板固定通过外部固定装置与人体自身调节相结合,实现骨折断端的有效复位和稳定。其核心包括外部施力、内在动力调控及体位调整三方面作用。

外部施力方面,夹板通过局部压垫对骨折部位施加定向压力,配合扎带的约束力形成外部固定系统。压垫可集中力量作用于骨折移位的凸起部位,夹板则限制横向位移,扎带通过松紧度调节维持压力平衡。三者配合可对抗骨折端再移位倾向,同时保留关节活动空间。

内在动力调控上,肌肉在收缩时产生的内在张力形成持续性“生物夹板”效应。这种动力作用可自动矫正残余移位,尤其在肢体活动时,肌肉的规律收缩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肿胀,同时通过动态压力维持骨折断端的对位稳定。

体位调整方面,将患肢置于特定功能位(如Colles骨折时的掌屈尺偏位),利用重力与关节角度形成的生物力学优势,主动抵消原始损伤机制导致的移位方向。这种体位选择可降低韧带牵拉造成的二次移位风险,为组织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二)生理学原理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遵循人体的生理功能要求。骨折后,肢体内部的动力平衡被打破,出现疼痛、肿胀、肌肉痉挛等症状。小夹板固定通过适当的牵引力和反牵引力,将骨折复位,加以小夹板的固定包扎,达到骨折端复位、制动和解除肌肉痉挛等作用,重新恢复肢体内部动力的平衡。

在固定过程中,小夹板不固定骨折的上下关节,允许关节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活动。这种动静结合的治疗方法,既保证了骨折部位的稳定,又促进了肢体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恢复。同时,肌肉的收缩活动产生的内在动力,能够刺激骨折断端的骨痂生长,加速骨折的愈合过程。

三、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材料与制作

(一)材料选择

小夹板选用有弹性、韧性和可塑性的材料制作,常用的材料有胶合板、柳条、杉木等。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和损伤。同时,它们还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在肢体活动时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减少对骨折部位的冲击。

(二)制作方法

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制作与肢体外形、长短和宽窄相适应的夹板。一般来说,每副夹板由4—5块组成。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夹板的平整度和光滑度,避免夹板边缘对皮肤造成压迫和摩擦。同时,还要在肢体与夹板之间垫一些棉花或纸的固定垫,以增加夹板与皮肤的接触面积,减轻局部压力,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四、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操作方法

(一)复位

在进行小夹板固定前,首先要对骨折进行复位。复位的方法有多种,包括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手法复位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治疗方法,通过医生的手法技巧,将骨折断端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手术复位则适用于一些复杂的骨折,通过手术切开皮肤和软组织,直接暴露骨折部位,进行精确的复位。

(二)固定

复位成功后,将制作好的小夹板放置在骨折部位的周围,用纸压垫在适当位置形成两点或三点着力挤压点,以增加固定效果。然后使用4条布带松紧适当地缚扎夹板,防止骨折的移位。缚扎时要注意布带的松紧度,过紧会影响肢体血运,过松则无法起到固定的作用。

(三)固定后的处理

固定后,要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及运动状况。如出现疼痛明显、肢端麻木、针刺反应迟钝、伤肢肿胀、远端活动受限、皮肤瘙痒、水泡等过敏症状、伤肢苍白或发青、瘀黑等情况,应及时调整夹板的松紧度或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同时,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优点与局限性

(一)优点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并发症少等优点。它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手术操作,医生经过简单的培训即可掌握。同时,小夹板的材料成本较低,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此外,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并发症相对较少,如缺血性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

(二)局限性

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它对骨折的类型和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仅适用于四肢长管骨闭合性骨折,且要求骨折复位后能用小夹板固定、维持对位,以及有条件进行随访的患者。对于错位明显之不稳定性骨折、伴有软组织开放性损伤、感染及血循环障碍者、躯干骨骨折等难以确实固定者、昏迷或肢体失去感觉功能者等,不宜使用小夹板固定治疗。

六、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康复与护理

(一)康复锻炼

骨折复位后,即可做患肢的功能锻炼,如握拳、肌肉收缩和舒张、关节屈伸等,并配合各种理疗,促进肿胀的消失和骨折的愈合。功能锻炼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锻炼的强度和幅度,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再移位。

(二)护理要点

要注意保持患肢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定期更换敷料,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同时,要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钙质的食物,促进骨折的愈合。在康复期间,要避免患肢受到外力的碰撞和挤压,以免影响骨折的愈合。

总之,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是一种古老而又有效的治疗方法,它融合了中医的智慧和现代医学的成果,为骨折患者带来了福音。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小夹板固定治疗骨折的原理和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治疗技术,提高治疗效果,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尉氏惠民骨科医院  骨科  刘志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