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俗称流鼻血,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症状。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伤、鼻腔干燥、鼻腔炎症、高血压等。虽然大多数情况下鼻出血可以自行停止,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出血量较大或难以自行止血时,就需要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本文将详细介绍鼻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帮助读者在关键时刻能够正确应对。
一、鼻出血的原因
在了解紧急处理方法之前,我们先来简要了解一下鼻出血的常见原因。鼻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两大类。
1.局部因素
外伤:鼻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挖鼻过深导致鼻黏膜受损。
鼻腔干燥:在干燥的季节里,鼻腔黏膜容易干燥、结痂,引发出血。
鼻腔炎症:如鼻炎、鼻窦炎等,炎症刺激鼻腔黏膜,使其变得脆弱易出血。
鼻腔异物:儿童常因好奇将小玩具等异物塞入鼻腔,损伤鼻黏膜引起出血。
鼻中隔偏曲:鼻中隔软骨或骨性结构偏向一侧,导致局部黏膜变薄、张力增大,易出血。
鼻腔肿瘤:良性肿瘤如血管瘤,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等,均可导致鼻出血。
2.全身因素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血管弹性差,易破裂出血。
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友病等,凝血功能障碍导致鼻出血。
急性发热性传染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高热时鼻黏膜充血、肿胀,易出血。
维生素缺乏:长期维生素C、K缺乏可导致血管脆性增加,易出血。
二、鼻出血的紧急处理方法
当遇到鼻出血情况时,首先要保持冷静,根据出血量的多少采取不同的紧急处理方法。
1.保持冷静,采取正确体位
鼻出血时,患者应避免过度紧张,因为紧张情绪会加剧出血。家属或旁人也应安抚患者情绪,保持冷静。
患者应取坐位或半坐位,身体稍向前倾,以防止血液流入咽喉部引起呛咳或误吸。
2.简易止血法
指压止血法:对于鼻中隔前部少量出血者或偶尔一次出血,量不多,可采用指压止血法。用拇指和示指捏住两侧鼻翼(压迫鼻中隔前下部),持续压迫5-10分钟。在此期间,可在患者的前额、后颈用冷毛巾或冰袋冷敷,以促进血管收缩,减轻鼻出血。
鼻腔填塞止血法:当出血量较多时,可采用鼻腔填塞止血法。将卷紧的纱布条或棉花条轻轻填塞住患者的前鼻孔和后鼻孔,并用示指和拇指紧捏两鼻翼以压迫止血。在放入纱布或棉花条时,要注意留出一部分在外面,以便取出。
3.避免过度仰头
在鼻出血时,应避免过度仰头,以免鼻腔内血液倒流入口腔咽下去,阻塞呼吸道或引起恶心、呕吐。同时,过度仰头还可能导致血凝块流入咽部引起窒息。
4.及时吐出血液
鼻出血时,血液可能经后鼻孔流入口腔。患者应尽量将流入口腔的血液吐出,避免咽下以刺激胃肠道引起不适或误吸。
5.药物治疗
如果流血比较严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片、维生素K1片、止血宝颗粒等,以起到止血凉血的作用。
6.就医治疗
如果经过上述简易止血法处理后,出血仍未停止或反复出血,应及时就医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鼻内镜检查,找出出血点,并采取电凝疗法、鼻腔填塞等专业治疗措施。
三、鼻出血的预防措施
鼻出血虽然常见,但通过一些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风险。
1.保持鼻腔湿润
在干燥的季节里,可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度,保持鼻腔湿润。同时,也可以使用复方薄荷脑滴鼻液、生理性海水等药物保持鼻腔湿润。
2.避免挖鼻
挖鼻容易损伤鼻黏膜,引起出血。因此,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挖鼻。
3.治疗原发病
如果患者有高血压、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以降低鼻出血的风险。
4.合理饮食
饮食中应注意维生素的摄入,不偏食,忌辛辣刺激食物,戒烟酒,保持大便通畅。这些措施有助于增强血管弹性,减少出血可能。
5.避免外伤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安全,避免鼻部受到外力撞击或挤压等外伤。
鼻出血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了解其原因并掌握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就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并降低风险。同时,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鼻出血的发生概率。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让大家在面对鼻出血时能够从容应对。
总之,在紧急处理鼻出血时,我们还需要强调一点:即使出血已经止住,也应尽快到医院耳鼻喉科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因为有些鼻出血可能是由严重疾病引起的,如鼻腔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只有通过专业的检查和治疗才能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对于经常鼻出血的患者来说,除了采取上述预防措施外,还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也是预防鼻出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永城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 高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