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记者 李葆童 李俊晓 朱广亚 伍红梅 张可 林栋/文图
1月2日,安阳市召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三零”创建暨“三不五到我来管”工作法推进会,市委书记袁家健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深化“三零”创建和“双提双知”,大力推广“三不五到我来管”工作法,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水平,着力打造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安阳品牌。
近年来,安阳市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为统领,以深入推进“三零”创建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化解矛盾纠纷、加强治安防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和平安安阳建设水平迈上新台阶。近日,“新时代‘枫桥经验’河南实践平安河南基层行”大型融媒报道采访组走进安阳,近距离感受新时代“枫桥经验”安阳实践的探索和成效。
一个“新”规定——干部不能说不
普通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对于安阳县韩陵镇獐豹村的刘某来说意义非凡,这是她离婚后争取自己女性权益的象征,更是多位调解员为她奔波争取权益的证明。
“离婚之后,我的地确权到了前夫名下。没有地,咱农村人就没法生活。非常感谢郭老师帮我把地要回来!现在,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充满了阳光!”提起往事,刘某对郭建华充满感激。
“为了更好更快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我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调解能力,每当成功调解一起纠纷,我都特别欣慰。群众有困难,永远都不能说不!”郭建华是县乡两级人大代表,还是安阳县人民调解员协会会长。
据悉,郭建华同时还是河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安阳市金牌调解员。而像郭建华这样的金牌调解员,安阳市2023年又命名了40名,除此之外,还命名了21个“品牌调解室”和57名“最美网格员”、35个“示范网格”。
近年来,安阳县韩陵镇积极探索“枫桥经验”新路径,以转变工作作风为着力点,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创新实施“三五”工作法,实现了“干部工作到一线、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据韩陵镇党委副书记张宇翔介绍,通过对全镇近年来信访案件成因的梳理分析发现,主要症结在于一些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漂浮、担当精神不强,“小事不想管、大事不敢管、难事不会管”现象较为普遍。因此,该镇制定了《韩陵镇构建基层大综治格局创新社会治理现代化模式工作方案》,要求镇村干部在群众工作中务必做到“三不五到我来管”“双提双知”。“三不五到”: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对群众说“这个事儿不归我管”“这个事儿我管不了”“这个事儿你愿意去哪儿告就去哪儿告”三句话,避免激化干群关系。解决群众问题必须做到“五到”:到场、到人、到家、到头、到底。做到面对群众反映的诉求,敢于对群众承诺“你这个事谁也不要找了,我来管”,真正把工作做到百姓心窝里。“双提双知”:提人知情、提情知人。
“三不五到我来管”工作法目前在安阳全市进行了推广,这让群众的诉求有人倾听,群众的纠纷有人化解,群众的问题有人负责,群众的事情有人办理。“三零”创建和“双提双知”不断得到深化,“提人知情、提情知人”确保苗头早发现、化解有办法、处置小准快,持续提升纠纷排查化解水平。
一把“新”钥匙——小事不可拖大
“社区矛盾很多集中在业主和物业的关系上,看起来是小事,但是不及时化解容易小事拖大,影响基层和谐。前年5月份,我们成立了物业管理委员会,是安阳市第一家。”近日,走进安阳市文峰区光华街道办事处明福社区,社区党支部书记燕娇讲述着物业管理委员会是如何发挥作用,成为破解社区物业管理难题的一把“新”钥匙的。
光华路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面对城市发展中小区问题凸现,物业投诉多等问题,街道引领社区建立健全基层自治机制,创新探索出物业管理“光华模式”。
据光华路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王欢介绍,按照“试点先行、分批分类、齐头并进”的原则,针对小区的类型特点,分别成立业委会、物业管理委员会、楼院自治委员会或单位托管组织,为社区“微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目前,该街道办事处已成立业主委员会10个,物业管理委员会19个,楼院自治委员会50个,覆盖率100%。
明福社区管理的义乌城小区有37栋楼,他们把小区分为6个网格。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或者邻里发生矛盾纠纷,业主不满意物业服务等,网格长都会参与进来,耐心细致地为业主解决问题。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机制在基层治理、化解矛盾纠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据悉,安阳市已建立9个县(市、区)一级网格、135个乡镇(街道)二级网格、3529个三级网格、10471个四级网格。在乡村全面推行“网格化+联防联治”机制,在城市社区全面推行精细精准工程,切实强化网格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底座”作用。
一条“新”思路——群众不会不服
“调解工作不是随便唠家常。调解工作要想做得好,就必须用专业知识、敬业态度让群众心服口服,从而快速化解矛盾纠纷。”马建祯曾在汤阴县法院担任民庭庭长,退休后便来到汤阴县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中心成为一名调解员,负责诉前调解工作。
招募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加入调解组织,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的相关问题,化解群众产生的相关纠纷,是汤阴县调解工作的成功路径。
前不久,汤阴县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中心接到群众反映称,某小区房顶漏水。调解员刘国华第一时间与施工方核实情况后,召集了县法院、县住建局、房地产公司相关人员,与群众面对面调解,最终就漏雨维修及赔偿事宜达成共识。“我以前在房地产公司上班,对物业纠纷比较了解,所以调解起来得心应手。”和马建祯一样,刘国华也根据自己的专长热情地投入到调解工作当中。
截至目前,汤阴县已建成各级调解组织331个,登记专业调解员1989人、志愿者2623人。汤阴县从“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席”,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汤阴版本在探索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据悉,安阳市9个县级“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中心已全部建成,135个乡镇(街道)已挂牌运行117个,依托司法部门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进行“数治化”升级,开发“码上调”小程序,群众通过扫码认证,即可享受调解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