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制报记者 吴倩 通讯员 李晓宁 张中华/文图
核心提示
一直以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深受各级人大代表关心、关注。河南法制报记者昨日从省检察院获悉,每年多名全国、省人大代表积极主动参与河南检察机关未成年人帮教考察、心理疏导、教育矫治等工作。
在此基础上,今年,省检察院充分听取多名全国、省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与6名有意愿、有情怀、有能力的全国、省人大代表达成了建立人大代表工作站的共识,借力人大代表,做深做实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个直接监督、深度参与未检工作的平台。11月2日至8日,6个人大代表工作站集中揭牌。
构建协同发力的共同体
“作为孩子们的‘红姐姐’,我将认真履行好一名全国人大代表的神圣职责,立足工作站平台,做好连接人大代表和检察工作的桥梁、纽带,致力于让更多人大代表、更多社会组织、更多有志之士加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动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各方协同发力的共同体。”11月2日,全国人大代表、蜜雪集团副总裁、大咖国际总经理赵红果在温县检察院“‘豫’见未来·红姐姐工作站”揭牌时表示。
“红姐姐”赵红果说,工作站将在罪错未成年人帮教考察、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方面发挥实实在在的矫治教育效果,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回归社会。
据悉,“‘豫’见未来·红姐姐工作站”拥有一个由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省人大代表、两名市人大代表、6名县人大代表组成的人大代表关护团,重点关注对进入检察环节的涉案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和关爱救助以及青少年群体犯罪预防。
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个性化帮教
全国人大代表、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校长牛超作为检察机关特邀导师,多次参与未成年被害人心理疏导和涉罪未成年人帮扶挽救工作,推动建立了多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制,孩子们亲切地称她为“牛妈妈”。
对作出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涉罪未成年人,“牛妈妈”带领帮教团队,整合学校、爱心企业、志愿服务机构等社会资源,开展个性化帮教,帮助他们尽快回归融入社会。目前,“牛妈妈”的团队已对78名涉罪未成年人开展帮教,3人经帮教考上大学,7人在爱心企业稳定工作,无一人再犯罪。
11月2日,在商丘市检察院“‘豫’见未来·牛妈妈工作室”揭牌仪式上,牛超表示,自己将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落实情况的监督,挽救更多罪错未成年人。
促进“六大保护”整体落实
11月7日,以全国人大代表、洛阳市孟津区京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吕妙霞命名的河南省检察机关“‘豫’见未来·吕妙霞工作站”在孟津区检察院揭牌成立。
吕妙霞表示,她将依托“‘豫’见未来·吕妙霞工作站”,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社会资源,带动、促进司法保护与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等“六大保护”整体落实,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教育、感化、挽救一个涉罪未成年人的效果和意义远甚于简单地对案件进行处理。”省人大代表、台前县第一初级中学高级教师蒋平说。她提出的关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整治学校周边环境等多个建议,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被采纳并予以实施。“工作站的成立,对我来说是责任更是担当。”11月2日,蒋平在“‘豫’见未来·蒋平工作站”揭牌仪式上说。
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济源市承留镇花石村党支部书记周全喜是全省人大代表,他扎根山村三十余载,除带领村民干事创业外,还一直非常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特别是相关犯罪预防工作。
在河南省检察院济源分院揭牌成立的“‘豫’见未来·周全喜工作站”,将适时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成长励志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帮助他们明确人生方向,重拾生活信心。
创新方式开展心理疏导
日前,“‘豫’见未来·买世蕊小荷工作站”在新乡市检察院揭牌。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表示,自己将推动工作站各项工作做优做实。
买世蕊说:“工作站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家庭教育指导,创新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方式,对专项重点工作进行课题研究,起草与未成年人相关的议案,配合检察机关,共同画好未成年人保护的‘同心圆’。”
据悉,今年以来,我省检察机关重点围绕建设“七个一”平台载体,聚焦队伍建设、办案业务、保护中心、深化协作、“两代表一委员”深度参与、数字应用、文化载体等七个方面,深化“豫”见未来品牌建设。人大代表工作站就是“七个一”平台的重要内容之一。
省检察院未检部门负责人表示,成立人大代表工作站,一方面能够让检察机关更加自觉主动接受人大代表监督,多听取人大代表对未检工作的意见、建议,及时报告未检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深度参与未成年人教育矫治、关爱救助、检察听证等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实实在在的矫治教育效果,助力涉罪未成年人无痕化、零障碍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