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时间:10月29日
●天气:晴
●蹲点地点:平顶山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刑侦大队
●关键词:反诈宣传
□河南法治报记者 何永刚 通讯员 王梦苒
“2023年以来,我们辖区每年电诈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04%、14.29%,财产损失数同比下降12.15%、69.65%……”在去辖区开展反诈宣传的路上,平顶山市公安局水上分局刑侦大队民警王玉好介绍着该大队近两年来的反诈宣传成效。
辖区韩庄村的村部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群众。民警二话不说,立即进入角色。
“陌生链接别乱点,转账之前多核实;‘客服’退款要警惕,都是骗子设陷阱。”一段反诈知识顺口溜,成功吸引了群众的注意。
针对老年人关心的养老诈骗问题,民警用通俗的话语,剖析了虚假养老项目、免费健康讲座送礼品等骗局的共同特点,并反复叮嘱大家:“凡是让您掏钱的事,一定先跟子女商量,或者来派出所问问我们。”
考虑到部分老年人理解能力有限,民警创新采用“情景体验+知识测试”的方式开展宣传,模拟扫码领鸡蛋诈骗场景,让群众在互动中掌握识别骗局的技巧。
针对家庭主妇群体,民警结合网购退款、“刷单”返利等常见骗局,传授“三不原则”(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并开展国家反诈中心App实操教学,向大家演示该App的预警拦截、风险查询等功能。
群众韩大爷拉着民警的手说:“你们用咱自己的话讲这些诈骗套路,俺们一听就懂。以后再有人忽悠俺,俺可不会上当了。”
这种贴近生活、充满乡土气息的宣传方式,极大提高了老年群体的反诈意识和识别能力。
但有些时候,光靠宣传还不够,民警得跑到被诈骗群众的家里,苦口婆心地劝阻。
辖区曾经有一名居民往一张涉诈银行卡上转了300元。监测到该信息后,为帮助该居民及时按下“止付键”,民警通过电话进行劝阻。谁知,该居民不听从劝阻,自称跟对方认识,当民警进一步询问对方的情况时,该居民说“我自己的钱想咋花就咋花”,并挂断了民警的电话。
民警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该居民的详细居住地,然后争分夺秒地赶到该居民家里,发现他正准备通过手机把账户里的6万元钱转出去。
民警立即上前拿过手机,然后耐心向该居民讲解诈骗套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劝导,该居民终于意识到自己险些被骗。
今年1月6日,辖区某小区居民刘某报警,称其女儿被自称是网警的人诈骗,并根据对方的要求购买商品、进行充值,总价值7万余元。
接警后,刑侦大队民警迅速处置,查询当事人的微信、支付宝、银行卡账单后发现,案涉钱款被用于网购手机后发往外地。民警迅速联系购物平台客服进行货物拦截,又多次联系快递公司进行协调,成功把即将送达的手机拦截,帮受害者挽回损失6万余元。
今年以来,刑侦大队累计处置预警信息50余条,实现了“预警即保护,劝阻即止损”的闭环治理目标。
从靶向宣传到反诈预警,再到精准拦截,这场全民参与的“防骗守护战”,不仅守住了千家万户的“钱袋子”,更让警民同心的暖流在辖区涌动。
正如群众间流传的那句新谚语:“骗子的花言巧语再甜,也抵不过民警的苦口婆心和群众的心里亮堂。”这份浸透在烟火气里的安全感,正是辖区最坚实的平安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