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王富晓
“律师资格证拿到手里的那一刻,很开心,同时也觉得责任更重了。”昨日,郑州第20030名执业律师赵慧斌告诉河南法治报记者,他在 2023 年通过法考,今年8月底拿到了律师资格证。
目前,郑州执业律师数量突破2万人,律师事务所近千家,是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之后,第六个跻身国内律师规模超2万的城市。郑州律师队伍呈现多元立体结构:18156名社会律师构成服务主力,1287名公职律师、554名公司律师与33名法律援助律师形成坚实支撑;机构分布上,郑州市金水区与郑东新区集聚70.7%的律所资源,普通合伙律所以75.3%的占比成为行业主流。
2025 年 5 月郑州市律师协会发布的《2024郑州市律师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24年度,郑州律师行业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服务答卷”:办理各类业务288685 件,比前一年增加 13.74%,2200多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
这些数据生动诠释了郑州律师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深度与广度。
1 专业深耕
打造与城市战略匹配的服务矩阵
郑州市司法局律师工作处处长杨雷法介绍,郑州律师规模优势尚未完全转化为实力优势,与北京、上海等律师强市相比,郑州律师行业仍面临高端人才匮乏、专业结构失衡、区域分布不均、品牌影响力不足等短板。他说,郑州计划至2026年培育3至5家高端规模化引领律所。
2024年数据显示,郑州律所民商事等传统业务占全部业务比重超70%,涉外、知识产权等高端领域服务能力薄弱,行业营收占全市GDP比重远低于北上广深水平。杨雷法表示,站在2万多名律师的历史起点,郑州律师行业正在以《郑州市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指引,以“1+7”法务区建设为牵引,全力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开启从“律师大市”到“律师强市”的质变之路。
锚定战略需求培育高端力量成为首要突破点。针对“1+7”法务区建设、河南“十大战略”实施及自贸区2.0版发展带来的高端需求,建立“政策引导—平台培育—实战赋能”全链条机制。依托服务“十大战略”专家库选拔骨干律师组建高端人才培养营,与龙子湖中央法务区企业建立对接机制。围绕中欧班列跨境贸易、航空港区外资服务、跨境电商等场景开展实战练兵。借助港澳律所联营试点红利,以金博大麦家荣苏兆基(郑州)联营律师事务所等机构为引导,搭建郑州律师境外研修平台,培育“法律+外语+产业”复合型人才。同时,发挥市合规服务中心作用,开展企业合规师专项培训,填补高端非诉业务缺口。
差异化分型发展优化了行业生态。引导大型律所向高端服务转型,占比40.55%的10人以下中小律所聚焦专精特法律业务,通过专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建立公职律师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强制参与机制,激活其“政策+法律”双重优势;推动公司律师参与企业战略制定,构建与社会律所的协同合规机制;法律援助律师依托商事调解中心强化民生纠纷化解能力。此外,依托省、市律师协会各专业委员会平台,针对占比45.4%的30至39岁中坚律师群体开展复杂案件研修,加速专业领军律师成长。
2 空间重构
法务区联动破解区域失衡
针对律所核心集聚、外围薄弱的分布痛点——金水区律所占比44.9%,航空港区仅0.3%,郑州以“1+7”法务区为抓手,推动资源均衡布局与特色发展。
核心区域实现高端化引领升级。目前,我省有30家百人以上执业律师规模化律所,全部集中在郑州。金水区依托418家律所的规模优势,打造商事法律服务核心区,重点培育金融证券、企业并购等专业律所,支持名优律所设立分支机构形成集群效应;郑东新区聚焦龙子湖中央法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化法律服务高地,吸引法律科技公司入驻。郑州有望到2026年培育超40家百人以上执业律师规模化律所,推动现有律所高端化转型,打造中部法律服务新地标。
区级法务区形成“一区一业”特色格局。管城回族区结合商贸物流优势,引导118家律所聚焦物流合同纠纷等领域,打造商贸法律服务特色区;中原区依托科教资源培育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律所;二七区围绕老旧小区改造发展社区法律服务。针对航空港区、高新区等薄弱区域实施“资源导入”工程:航空港区借法务区建设机遇,以跨境贸易、航空物流产业需求为导向,吸引高端律所设立分支机构;高新区通过“律所+园区”模式,培育数据合规、专利代理等特色律所。对县域地区建立“核心区律所+县域服务点”联动机制,填补基层服务空白。
3 业态升级
构建律所分类发展新格局
郑州市近千家律所的发展质量决定行业高度。郑州针对不同类型律所实施分类指导,构建“规模大所引领、专业强所支撑、精品小所补充”的格局。
701家普通合伙律所作为行业“压舱石”,通过完善“合伙人会议决策、管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机制破解管理松散问题。鼓励具备条件的律所合并重组,力争2026年实现百人以上执业律师规模化律所超40家、200人以上执业律师规模化律所超10家。推动其结合“十大战略”设立企业合规、涉外、生态环保等专业部门,中小合伙律所通过专业联盟实现案源共享与能力互补。
3家特殊普通合伙律所作为高端化标杆,重点聚焦重大商事纠纷、跨境诉讼等领域,组建资深律师团队承接重大法律业务项目。通过与企业、政府建立高端对接机制,参与决策论证与并购重组业务,并与高校合作设立研究中心,形成“实践+理论”发展模式。
82家个人律所发挥灵活优势,走“精品化+特色化”路线,聚焦婚姻家事等细分赛道。对专注数据合规、碳中和等新兴领域的个人律所给予政策奖励,推动业务互补机构组建服务联合体,同时提供数字化支持与执业保险补贴,降低运营成本。
4 生态优化
全链条保障体系夯实发展根基
郑州以系统化思维构建政策、人才、技术多维度支撑体系,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
政策扶持机制持续加码。落实“1+7”法务区建设方案,市、区两级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建立律所发展“绿色通道”,简化特殊普通合伙律所审批流程,探索特别合伙人制度吸引高端人才,同时完善退出机制,净化行业环境。
人才培养体系多层覆盖。实施“人才强律”工程,推行青年律师导师制,为中坚力量提供高端业务培训,为高端人才搭建国际化研修平台。与高校合作设立法律实务基地,定向培养产业适配人才,建立涵盖专业能力、公益服务的考核激励机制。
数字化赋能提升效能。打造郑州法律服务数字化平台,整合案件管理、法规检索等功能,推广在线调解、视频庭审等智慧模式。依托市律师协会数智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分析供需匹配情况,优化资源配置,支持律所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法律科技手段提升服务精准度。
品牌与公益建设同步深化。鼓励120余名律师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引领,广泛参与社会治理,构建多层级品牌矩阵。依托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精准援助+纠纷调解+法治宣传”一体化公益体系,通过商事调解中心提升服务质效,传递行业温度。
浩荡东风阔,征程万里新。郑州市律师协会会长赵虎林表示,2万律师规模是郑州律师行业发展的里程碑,更是“律师强市”建设的新起点。郑州律师行业前景可期,重任在肩。随着专业深耕、空间重构、业态升级与生态优化举措的落地,郑州律师行业将实现从数量优势到专业优势、品牌优势、生态优势的蝶变,从“律师大市”向“律师强市”迈进,成为中部法律服务高地,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注入坚实法治力量。
数据
●18156名社会律师构成服务主力
●1287名公职律师、554名公司律师与33名法律援助律师形成坚实支撑
●金水区418家律所,与郑东新区集聚70.7%的律所资源
●普通合伙律所以75.3%的占比成为行业主流
●30至39岁中坚律师群体占比45.4%
●占比40.55%的10人以下中小律所聚焦婚姻家事等民生领域,通过专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民商事等传统业务占比超70%
●2024年度,郑州律师办理各类业务288685件,比前一年增加13.74%
●2200多名律师担任村(居)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