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洛阳三彩保护与发展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

2025年09月25日18:21 来源:河南法治报

河南法治报记者 李梦扬 林栋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瓷器之美,古往今来皆令人赞叹。而洛阳三彩,更是其中的璀璨明珠。9月24日,河南法治报记者在《洛阳市洛阳三彩保护与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条例》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共六章37条,是继洛阳牡丹保护发展、关林保护立法之后,开展洛阳城市特色文化名片地方立法的重大举措。

立法之举源于破解发展之困的现实需求。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三彩文化的发源地、当代核心传承区。近年来虽在政策支持下实现产业快速发展,但仍存在发展合力尚没有完全形成、产业规模小而散、发展不够快、产品创新能力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支持政策不够有力以及法治环境不健全等问题。为此,洛阳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实际,经多轮调研、公开征求意见与论证完善,最终形成这部 “接地气、立得住、真管用” 的专项法规。

“洛阳三彩下一步保护发展工作重点是什么、怎么做,《条例》都有明确规定。”洛阳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康凌香介绍,《条例》紧密结合洛阳文化旅游名城、青年友好型城市等定位,紧盯科技创新、产业融合等发展目标,规定了许多激发文旅融合活力、赋能产业发展的实用性措施,致力于服务洛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河南法治报记者注意到,《条例》明确洛阳三彩定义,建立名录保护制度。为了最大限度凝聚立法共识,支持传统三彩、新三彩和三彩文化等整体发展、共同发展,《条例》提炼了不同制作工艺和文化特色,明确了洛阳三彩的定义。同时,《条例》在第二章建立名录保护制度,明确报批程序,促进洛阳三彩文化资源保护传承工作规范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条例》提出,结合实际建设三彩商贸市集和集中交易消费场所,打造沉浸式体验消费集聚区,开设博物馆、研学基地等旅游线路,发展好具有洛阳特色的情绪经济,提供好具有洛阳特色的情绪价值,增强游客出行幸福感、旅游体验感、消费获得感、精神满足感。

“洛阳三彩的历史文化、技艺传承、创新发展是我们洛阳文旅的一张金色名片。《条例》的出台,体现了洛阳作为著名古都的历史担当和创新自觉,它既守护文化根脉,又激活产业动能。”在省人大代表、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馆长李文初看来,《条例》的出台对洛阳文旅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洛阳三彩产业规模约3亿元,拥有全国知名的唐三彩专业村,从业人员达2000余人,全市各类三彩企业84家。《条例》的出台不仅为洛阳三彩文化保护传承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更能有效促进三彩产业集聚,构建良好产业发展生态,加快推进三彩产业向新提质,让千年三彩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绽放更持久的文化生命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