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葆童
一分钟办妥新身份证,见证了任家俊18岁的成人礼;几分钟顺利落户,开启了王昊作为新手爸爸的生活。
这是基层警务室的日常图景,也是科技强警的生动注脚。从“来回跑”到“一窗办”,从“排长队”到“一分钟”,数智重塑着警务服务形态。
“一网通办”,AI预审、电子证照等技术大幅压缩办事时限,将民警从程式化事务中解脱。科技解放出来的警力,沉向基层一线,贴近服务百姓——这场静悄悄的变革,体现了现代警务技术理性与人文温度的双重奏。
科技提升效率,但机器的逻辑终有边界:它可以精准识别面部特征,却难读懂眉头紧锁的愁绪;能秒速调取档案数据,却无法替代温暖掌心传递的力量。社区民警巴淑慧只有每日行走在入户走访、倾听诉求的路上,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懂得群众的喜怒哀乐。调解民警赵文安或许比任何算法都更能诠释“人心和谐”的深意,在情理法的交融中化解纠纷,于针尖大的窟窿里堵住风险。这些机器无法代劳的“人心工程”,恰是平安建设的基石:当科技解决了“快”的问题,民警更需要以人民情怀回应“好”的期待。
在“马上办”成为标配的今天,“耐心谈”尤显珍贵。这份珍贵,藏在社区民警被汗水浸湿的警服里,写在调解成功后群众舒展的眉宇间,刻在政法机关“服务不打烊”的承诺中。正是这些机器无法计量的付出,让平安成为可感知的温度,让幸福成为有质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