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治保障 让企业安心发展

2025年08月20日18:21 来源:新华社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十四五”以来,执法司法机关聚焦民营企业经营所思所想所盼,着力以法治的稳定性增强发展的确定性,助力经营主体专心干事、安心发展。

  近日,最高法发布关于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明确研究制定惩罚性赔偿适用指导意见,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健全案件审理协同机制,让真创新得到强保护。

  “我们加强与市场监管、版权等部门协作配合,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重大案件鉴定协作机制,凝聚治理合力。”公安部环境资源和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知识产权犯罪侦查局局长李剑涛说。

  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关键核心技术,检察机关加强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领域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2024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起诉侵犯商业秘密犯罪163件385人,案件数同比上升12.4%。

  今年3月,最高检专门召开会议,对全国检察机关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进行部署。截至7月底,全国检察机关共监督解除返还违法“查扣冻”12.7亿余元。

  今年3月以来,司法部部署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行政检查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0%以上,入企入户检查减少48.3万次。

  聚焦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公安机关积极开展各项便民利企工作,推出一系列举措: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成立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融合接报案管理、执法监督等四大职能;浙江公安经侦部门聚焦企业发展需求,明确5方面10项重点举措……

  中小微企业应对风险能力较弱,找到公约数、实现共赢是化解纠纷的最优解。

  人民法院会同各级工商联,共同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不断完善,形成“法院+商会”多元解纷新格局,高效、便捷、低成本化解涉企纠纷。

  仲裁是国际通行的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也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法治实力的重要手段。司法部数据显示,我国共有仲裁机构285家,仲裁员6万余名,2024年办理涉外仲裁案件4373件,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