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救人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 范江涛: “放弃的是我的梦想,救起的是宝贵的生命”

2025年07月31日18:33 来源:河南法治报

       河南法治报记者 王晓磊 尹翔

  核心提示

  2023年5月18日,出生在黄帝故里——新郑的范江涛在距珠峰顶仅400米处停下脚步,毅然转身走向那名遇险登山者。这一决定,不仅打破了“8000米上无救援”的惯例,更将他登顶珠穆朗玛峰的梦想,定格在海拔8450米的冰雪里。

  7月21日,第十五届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表彰大会在京召开,范江涛获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往上,是毕生梦想;往下,是生死未卜的生命。如果重来,我会坚定我的选择。”7月29日,范江涛在接受河南法治报记者采访时说。

  一个登山者10多年的执念

  2023年5月18日下午5点(尼泊尔时间),珠穆朗玛峰南坡C4营地。新郑籍登山者、湖南中观天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江涛,经过一天休整,满怀期待地踏上冲顶之路。10多年的汗水、数十万元的投入、长达一年的严苛特训,在这一刻化为脚下坚实的步伐。

  这位理工科背景的企业家,以科学态度规划着每一步:从2016年系统接触高海拔攀登,到2022年成功登顶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他爬过非洲最高峰、欧洲最高峰、南美洲最高峰及玉珠峰,一直到2022年的11月才确定下来爬珠峰。“我平时打篮球,有人在篮球的帖子下面问珠峰离我们普通人有多远,我回了句其实很远,非常非常远。”范江涛说。

  “8000米以上无救援”惯例前的挣扎

  2023年5月18日晚8点,在海拔8450米冰岩混合地带,范江涛看到有人倒地被锁在绳子上。她的那个状态是在珠峰攀登过程中非常常见的处理尸体的方法,因为就一根绳子,当一个登山者死掉后,不可能马上被运下去。范江涛辨认姓名贴后,发现是同为湖南登山队的队员,她的夏尔巴向导不知所踪,氧气耗尽,意识几近丧失。

  “别管她,她死了,你救不活她的!你今天一定能登顶!”范江涛身后传来自己夏尔巴向导急促的警告。在登山界,“8000米以上无救援”并非冷漠,而是人类生理极限下的无奈共识——此时拧开一瓶水都需耗尽力气,何况营救几十公斤重的垂危者?

  在夏尔巴向导的催促下,范江涛又向上攀了十几米。顶峰近在咫尺,毕生梦想触手可及,他的脚步却像灌了铅似的,猛地停在一处小平台上。“我站在那里,大哭了一场。”说起当时的情形,范江涛的声音依然带着颤抖。不甘心、梦想成真的诱惑、成功营救的渺茫希望、对遇险登山者的同情,几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如同冰锥刺心。“往上,是毕生梦想;往下,是生死未卜的生命。反复想,救还是不救?我如果选择救的话,放弃的是我的梦想,救起的是宝贵的生命。”范江涛说。

  几十秒后,这个视登顶为终极目标的河南汉子,作出了违背常识却遵从本心的选择——“不登了!”他斩钉截铁地告诉夏尔巴向导,“我要去救她。”

  他毅然转身,一步步挪回那名遇险登山者身旁。氧气,在海拔8450米,这是比黄金更珍贵的生命之源。范江涛没有丝毫犹豫,解下自己的氧气瓶,挂在了遇险女子的供氧系统上。“在海拔8450米,一瓶氧气就是一条命。”范江涛平静地说,“但那一刻,没有别的选择。”他小心翼翼地为她戴上自己的羽绒手套;拧开保温壶,将壶底残留不多的热水和巧克力给了她。每一个动作,在极度缺氧的环境下都耗费了他巨大的体力,也一点点降低了他登顶的可能性。

  范江涛与夏尔巴向导一左一右架起她开始下撤,每一步都踩在体能与意志的崩溃边缘。一小时后,刘女士再次陷入昏迷。精疲力竭的范江涛只能将她安置在相对安全处,独自在浓黑夜色中继续下撤求援。

  事情在绝望时发生转折——他遇上了另一位湖南队友谢如祥及其向导。4人当即合力架起女子。最终,5人平安抵达C4营地,该女子成功获救。一个打破“8000米无救援”惯例的生命奇迹,由两位中国登山者共同书写。而范江涛持续了10多年的登顶梦,则被永久定格在珠峰南坡8450米的冰雪上。

  盛誉下的心灵跋涉

  2023年7月12日,范江涛的家乡——新郑市见义勇为评定委员会依法确认其行为为“见义勇为”。这份来自中原厚土的认定,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认可——中央政法委授予范江涛“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称号。这不仅是对一位河南赤子的褒奖,更是对生命至上的高度重视。

  然而盛誉之下并非坦途。争议如珠峰风暴般袭来:作秀、罔顾安全、对队友不负责……而更多的压力来自范江涛的家人,范江涛的父母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情况后,连夜从河南新郑赶往湖南长沙,劈头盖脸一顿痛骂:“为什么要逞能?万一出事了,你的老婆孩子怎么办?”面对父母的泪眼,这个征服过无数险峰的男人沉默了。

  出生于农村,作为家里的长子,范江涛从小就比同龄人承担得更多。范江涛说,这次救援让他在征服自然高峰的征途中,更深刻地丈量了生命与责任间的一座无形高峰。

  736天后成功圆梦珠峰

  “救人的决定就是一瞬间,如果重来,我依然如此。”范江涛的话语掷地有声。但珠峰之巅,始终是他心中不灭的坐标。荣誉之外,那次救援意外为他开启一扇窗——一群越野跑友主动向他靠近。“搞户外的人都有侠义心肠。”得知他未泯的梦想,这群越野跑友拉着他投入严酷训练。过去的一年,范江涛保持每月近200公里跑量,参加18场越野赛,累计爬升超21000米——相当于从珠峰北坡大本营到峰顶近5次往返!朋友自发组建的“越野陪跑群”,用接力的方式支持他,最多的一人共陪跑8场。

  家庭关仍需攻克。“老婆发现我越来越瘦、也不应酬了,让她更生气的是,我备战登顶珠峰的消息是她从别人那里听说的,我们冷战了好多天。”范江涛说,这反而催化他的决心:“我得让家人知道,这不是一时兴起。我接受科学训练,做一切可控准备,去迎接未知挑战。”他最终赢得了家人的理解。热爱,不仅需孤勇,更需要用责任护航。

  2023年的救援为他换来特殊的“通行证”——海拔8000米以上登高证明,让他获得挑战攀登难度更大、准入标准更高的珠峰北坡(我国西藏境内)资格。“从个人情感,我更想从祖国一侧登顶珠峰。”范江涛的话语中,家国情怀深沉涌动。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正是从北坡首次登顶珠峰。此刻,他希望自己也能追随先辈荣光。

  北坡的严苛远超南坡。“三大天险”——北坳冰壁、大风口、第二台阶,构成令人生畏的“死亡关卡”。2025年登山季,敢于挑战北坡者仅150人左右。

  最终,范江涛于2025年5月24日9点17分从珠峰北坡成功站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实现了登顶珠峰——这个他追逐了17年的梦想。

  采访札记

  矗立在人心之上的高度

  从新郑的农家小院到科技公司掌舵人,从珠峰南坡惊天一“放”到北坡蓄势待发的成功登顶,从家乡对其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到中央政法委授予的“全国见义勇为模范”荣誉称号——范江涛的每一步,都在诠释热爱的重量与生命的深度。

  记者从范江涛2025年5月26日发布的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他登顶后的感慨:“最激动的不是登顶的那一刻,是在距离峰顶还有50米时,从雪坡爬上去,慢慢地看见珠峰顶峰露出来的那一刻,热泪盈眶。我终于在两年以后看到了它的真容,而且无比确认,我将真正站在它面前。说不清楚登顶以后是什么感觉,五味杂陈,登顶珠峰这个梦想追逐了17年,终于可以开始下一个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