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践行之路 —— 来自特大城市高效能治理的郑州探索报道之一

2025年07月21日18:45 来源:河南法治报

      本报课题调研组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的重要讲话和刚刚结束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擘画了现代化城市的蓝图。如何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和居民高品质生活,时刻考验着城市治理者的智慧。作为中部地区核心增长极、千万级人口的特大城市,2022年以来,郑州市以党建引领,以网格为基,以数字赋能,开启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践行之路。

  “世界智慧城市大奖”被收入囊中,千万市民的笑颜在网格中绽放,在这座国家中心城市,“平安郑州、幸福郑州、创新郑州、智慧郑州、诚信郑州、法治郑州”的六维图景正徐徐展开……

  1308万常住人口、213万经营主体、1431平方公里建成区,人口规模、经营主体规模、城市规模均位列全国前十……这些数据交织碰撞,利益多元化、信息复杂化、文化多样化的挑战强势来袭。

  面对这场治理大考,郑州这座特大城市,在探索实践中,以红色根脉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作答时代命题:让党旗在基层网格上高高飘扬,让数据跑遍全城全域,让服务直达百姓家中……

  破局:智慧治理带来高效高能

  7月18日21时,郑州火车站商圈行人如织,二七广场专属网格指挥中心内灯火通明。巨型屏幕上,商圈人流数据实时跳动。突然,人群热力图显示“西广场人群聚集量超预警值”,值班人员轻点鼠标,指令瞬间下达,12支应急分队有序疏导人群。常态下尽显从容,特殊时间点经得起考验。2025年跨年夜,郑州火车站实现百万级客流零事故。

  “过去处理水管爆裂问题要辗转多个部门,如今平台一键派单,4小时完工。”登封市委干部王世奇下沉网格后,对管理速度的变化深有感触。

  在人口密集的金水区姚砦社区,2300个智能探头不仅关注路面车流,还能精准捕捉独居老人48小时未出门等情况,将信息即时推送给社区网格员。社区网格员刘娇说:“过去靠腿跑,现在用数据跑,又精准又方便。”

  这些只是郑州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一个个缩影。在这里,全链条的治理体系更加完备科学。四级责任链穿透壁垒。市委统筹—区县主导—街道主战—社区落实,全国首创市、县两级党委智慧城市运行办公室,打破数据孤岛。

  数字基座全域感知。13万路公共安全视频设备、1618个“高空鹰眼”、21.93万台物联设备编织“1+3+N”智能网,实时预警风险。

  组织根系深植末梢。3.94万个网格党组织覆盖7779个社区网格、4.6万个微网格,4000个无主管楼院有了“红色管家”。

  3年多来,郑州市下大力气解决“大城市病”,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安伟对此工作先后10次现场观摩。郑州市通过智慧治理提升管理效能,保障民生民利,通过不间断的打磨提升,逐渐形成了“一核统多元、一格管全面、一屏观全域、一网揽全局、一线通上下、一键全处理、一融助创新、一法促善治、一制保安全”“九个一”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简单说,这就是破局郑州市城市治理高效高能的取胜之匙。

  变革:重塑基层治理基因

  郑州市以党建引领网格化基层治理为抓手,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通过“一张网”兜起民生大小事,用“千条线”拧成基层服务“一股绳”,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新路。

  多元治理强根基。走进郑州市金水区花园路街道通信花园社区,楼栋长王大姐正拿着民情记录本挨家走访。“下水道堵塞、老人需要送餐服务……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手机App上报,当天就有回应。”王大姐的另一个身份是通信花园社区第三网格的党员中心户。在郑州经开区恒达智控车间,党员攻关小组通过网格平台提交技术需求,3天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同高校专家上门解决。这正是“一核统多元”的生动写照——党组织统筹群团、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等力量,建成4786个专属网格,无死角覆盖治理难点。

  末梢治理有温度。新密市袁庄乡网格员张胜利发现村民赵某失业在家且无所事事的情况后,立即通过手持终端将情况上报到袁庄乡城运中心。48小时内,就业帮扶专班送岗上门。如今,“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已成现实。在郑州全市4.6万个微网格中,2.8万名机关干部常态化下沉,2436名年轻干部一线墩苗。

  突发状况能掌握。走进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一块巨型屏幕光影流转。“轻点按键,CBD区域实时人流量、郑州东站出租车候客数、热力管网压力值尽收眼底;汛期地下车库水位超阈值自动报警,应急处置效率提升80%。”值班长赵阳演示着防汛场景。

  民生诉求秒响应。郑州市将党组织嵌入基层治理网格,构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全市划分1.2万个基础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4.3万名,其中党员占比超70%,通过“一格一长一党员”,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矛盾就地化解”。

  “路面塌陷,请处置!”6月中旬,郑州市上街区网格长李晓勇通过“郑好拍”平台上传照片,反映问题。系统秒级派单至市政部门,3天完成路面修复。这得益于“一键全处理”机制:AI助手“小郑”智能分派,形成“发现—处置—反馈—评价”闭环。“郑好拍”平台自运行以来,累计处置事件706.9万件,群众满意率达96.54%。

  成效:高效能治理的郑州答卷

  郑州这样答卷:智能中枢赋能治理效能。

  郑州市将网格化平台作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创新建设“大平台(市级城运中心)指挥监督、中平台(区县和乡镇城运中心)调度处置、小平台(网格和微网格)落地服务”的上下一体协同治理机制,将组织、社工、宣传、统战、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功能融入平台,实现一网统管。2024年,该市实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与网格化平台深度融合,让热线工单直达一线,平均处置时间缩短14小时。目前,数字城管、文明创建等工作均已实现深度融合。

  在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巨大的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网格事件处理数据。“过去社区巡查靠‘铁脚板’,现在通过‘智能预警+人工核查’,效率大大提升。”郑州市二七区淮河路街道负责人介绍道。目前,郑州市已整合公安、城管、应急等12个部门数据,归集人口、房屋等基础信息2.6亿条,形成了一网统管的智慧治理模式。该市通过党建联席会、红色物业等机制,吸纳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参与网格治理,年均解决民生诉求超50万件。同时,郑州市居民可依托“郑政钉”“郑好拍”等平台随时拍照上报问题,系统自动派单至对应网格员,处置结果全程可追溯。

  “以党建统领凝聚合力,以数字赋能突破边界,以法治安全筑牢根基,特大城市治理完全可实现精密智控、精准服务、精细治理。”郑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吕挺琳告诉河南法治报记者。

  郑州又这样作答: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的背后,是治理逻辑的深刻变革:郑州市通过组织重构,四级责任链贯通“中梗阻”,红色根系深扎治理末梢,通过流程再造,数字赋能破解碎片化管理,闭环机制终结推诿扯皮;通过动能转换,数据要素激活产业创新,治理效能转化为发展动能。

  郑州市还依托网格优化服务,推进8所一流大学设立郑州研究院,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达3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近3年吸引72万名大学生留郑就业创业;构建“党建+网格+大数据+产业”模式,汇集政务数据超1350亿条,推动企业数据资产入表及质押融资;算力规模迅猛增长,“郑州数据创新中心+中原数据要素生态产业园”的双核驱动格局加速形成;郑州经开区恒达智控、惠济区元溯农产品批发市场、金水区沿黄专属网格等不同领域的城市智能体,成为创新应用的生动场景。在2024年“世界智慧城市大奖·中国”评选中,郑州荣获城市类别奖项——治理大奖。

  从管理到服务,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协同,郑州市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书写着千万人口特大城市“网格连心、党群同行”的温暖故事。(课题调研组成员:童浩麟 王晓磊 宋梦杰 尹翔 陈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