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杰 实习生 门洋西
7月4日,省交通运输厅与省气象局正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交通气象监测预警、应急联动、科研攻关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同构建现代化智慧交通气象服务体系,共筑防灾减灾智慧防线。这是我省应对极端天气挑战、提升交通运输安全韧性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交通+气象”跨部门协作进入新阶段。
“去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气象首席预报员进驻省交通运输厅,与我们并肩战斗,通过精准预报,为除雪保通赢得黄金48小时。”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高建立在签约仪式上动情地说。在2024年年初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中,两部门联合建立的“实时会商机制”发挥了关键作用,郑州东站等重要交通枢纽未发生旅客滞留,相关经验被交通运输部在全国推广。
根据协议,在交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方面,双方将建立公路交通气象监测设备多部门共谋、共建、共用、共保机制,将交通气象观测设施纳入新建高速公路项目,实现同步建设、验收与应用;同时,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重点路段及内河航运交通气象观测站全覆盖,整合视频监测资源,实现多类交通路网信息共享共用。
在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升上,双方将应用新技术研究浓雾、道路结冰等灾害天气的致灾临界值和短时临近预警方法,构建交通气象风险预报预警模型。在应急联防联动方面,双方将联合探索“观测即服务”在交通应急保障中的应用,构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通气象灾害联防联动机制。
此外,双方还将共建交通气象保障服务联合实验室,聚焦浓雾、团雾和道路结冰等高影响天气监测开展专项研究。
省气象局局长陈怀亮表示,希望以此次合作协议签署为契机,在新起点上进一步深化合作,积极推动气象“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与交通“规划、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全链条深度融合。
据介绍,此时正值防汛关键期,两部门已启动联合值班机制,为全省路网规划、应急物资布设提供科学依据。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协议落地,河南百姓将享受到更精准的出行预警、更科学的交通管制和更高效的应急响应,为交通强省建设筑牢安全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