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吴倩
2024年,河南公益诉讼检察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省委、最高检的坚强领导下,聚焦中心大局与民生需求,全年立案6779件,28件案例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昨日,《河南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正式发布,全面展现河南检察公益诉讼在服务发展、守护民生、深化改革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聚焦中心大局 护航高质量发展
全省检察机关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检察护企”“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公益诉讼服务高质量发展。
优化营商环境。南阳、西峡等地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规范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排查整治企业安全隐患,助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省检察院指导三门峡等地检察机关办理成品油销售涉税案件,追缴税款及滞纳金2695万元。
守护生态底色。全省检察机关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立案474件,推动解决地下水违规取用、滩区监管职责不清等问题;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专项监督,许昌检察机关通过民事公益诉讼追偿大气污染赔偿56万元,信阳、三门峡等地推动整治水库违建、跨省倾倒危险废弃物等顽疾。传承文化根脉。巩义市检察院推动北宋皇陵立体保护,开封市祥符区打造非遗产业园,洛阳市瀍河区整治汉服行业乱象,浚县检察院建立隋唐大运河保护协作机制,形成“文旅+检察”特色品牌。
维护国防利益。省检察院与郑州军事检察院协作办理英烈设施保护案件130件。
回应民生关切 守护美好生活
全省检察机关紧盯群众“急难愁盼”,全年办理食品药品安全、粮食安全等民生案件1000余件。
筑牢食药安全防线。濮阳县检察院督促整治屠宰检疫漏洞,长垣市检察院推动医疗美容机构规范经营,扶沟县检察院消除放射诊疗辐射隐患,守护群众“舌尖上”“脸蛋上”的安全。
强化公共安全监管。安阳市文峰区研发消防登高场地监管模型,排查整改隐患1.2万处;郑州铁路运输检察院化解高铁信号中继站征迁案,保障高铁运行安全。
聚焦特殊群体权益。新乡市卫滨区规范母婴室建设,上蔡县建立高龄津贴数据共享机制,汤阴县研发救助资金监管模型,省检察院济源分院推动无障碍设施整改,织密特殊群体保护网。
深化改革创新 提升办案质效
河南检察机关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目标,推动机制创新与数字赋能。
强化理论引领。河南检察机关开展“可诉性”专题研讨,与郑州大学共建公益诉讼研究院,发布《检察公益诉讼法(立法建议稿)》,推动立法研究纳入全国人大一类项目。
深化数字检察。184个市县检察院运用最高检法律监督模型,太康县自建“国财国土大数据模型”追缴出让金3000万元,新乡市凤泉区研发危化品监管模型,平顶山市新华区创建门诊收费监督模型,以科技助力精准监督。
打造典型案例矩阵。河南检察机关28件案件入选最高检典型案例,13件案件获评全国精品案例,6个黄河流域案例向社会发布,形成示范效应。
凝聚保护合力 构建共治格局
全省检察机关深化协作机制,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公益保护。
深化部门联动。全省检察机关与文旅、税务、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持续探索“河长+检察长”“林长+检察长”模式,联合整治淇河、南太行生态问题。
推动双向衔接。焦作市检察院助推该市人大、市政协出台文件,指导温县检察院就代表建议、委员提案发现的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保护问题立案调查,多维度促进“温县铁棍山药”地理标志产品综合保护;驻马店市检察院联合政协解决饮用水安全问题,实现民主监督与检察履职深度融合。
扩大社会参与。鹤壁、商丘等地制定志愿者管理办法,郑州等地邀请专业人员协助检察机关开展文物鉴定、古长城修缮等工作,凝聚公益保护合力。
锻造过硬队伍 夯实发展根基
省检察院以党建引领队伍专业化建设,举办业务竞赛、专题培训,组建8个省级专业办案团队;省检察院联合郑州大学推进检校合作,深化党风廉政建设,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公益诉讼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