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西雷
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是一个祭祀先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在记忆中,这一天,街道上没有了往日商家放出的嘹亮歌声与聒噪的招揽广告,一街两行多出了一些专售黄纸、冥币、纸元宝、烟花、鞭炮之类的摊点,道路上挤满了上坟祭祖的车流人群。人们采购着冥品,表情肃穆,行色匆匆,大约心早已奔向先祖与已故亲人的世界了。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碧绿的田野里飘浮着纸灰,鞭炮声、凌空绽放的烟花声,让清明节与其他节日很不相同,空气中弥漫着思念与哀伤,偶尔新添的土坟旁传出哀婉的哭诉声,令人心有戚戚焉。
2009年,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假日。在这个氤氲着思念追忆的日子里,亲人相聚不言欢,悄悄地来,静静地去,让心愿如春花,在垄间田畔无声绽开……
如今的清明节与往昔大有不同。政府提出文明祭扫,倡树新风,尤其禁燃烟花爆竹之类,提倡网络祭扫、绿色祭扫、安全祭扫。所以在清明这一日,烟花爆竹之声变得稀有。人们缅怀逝者、祭奠英烈有了可选项,譬如家庭追思、网上祭奠、种植纪念树、撰写感言体会等多种方式寄托哀思。
在我们兰考,清明时节人们总不忘追忆与怀念一个人,那就是他把百姓当父母、百姓把他当亲人的焦裕禄书记。记忆里,每年清明,各机关、各单位以及社会群众都会组织或自发地来到焦裕禄纪念园为老书记扫墓,献上花篮、摆上祭品,有的不能来纪念园的群众,就朝着纪念园的方向行鞠躬礼并烧些纸钱,表达对焦书记的追思。
三月的兰考,泡桐花缀满枝头,在和煦的春风里像一支支小喇叭,带来春的消息。田野里满眼新绿,金黄的油菜花散发着阵阵馥郁的香气。这样的景致好像与庄肃的祭扫气氛不相谐,其实立“清明”为节,上演人间“悲喜交加”的情景剧,正照见了古人的智慧。
在人们普遍认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一个阴沉悲情的特别日子时,其实它还另有明媚亮丽的一面。《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此时节,春意盎然,莺飞草长,花香遍野。“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祭悼先辈的同时,身处生机勃发的时节,更能燃起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激情。
史料中,传统的清明节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赏景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别意蕴的节日。
清明节,让人们在思奋中壮行。
(作者单位:兰考县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