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

2025年08月25日17:54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社会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例如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拥堵、老年人独居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应运而生。2025年的端午节,我参加了社区的送温暖志愿服务活动,社区送温暖活动不仅是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更是大学生自我教育与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为未来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正如一位北京志愿者所言:“我们送去的是一份温暖,收获的却是一颗更丰盈的心。”我认为新时代文明志愿实践意义重大,对即将走出校园迈向社会的学子们有着重要意义。

在精神境界层面,大学生通过服务他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满足“自我实现”这一最高层次的需求。例如,支教志愿者在偏远地区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仅传授知识,更能体会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志愿服务强调“不计报酬”,这种利他行为有助于大学生摒弃功利主义,树立更为纯粹的价值观。另外还有综合素质的拓展,在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中,需要协调多方资源、处理突发状况,从而锻炼沟通与应急能力;医学专业的学生参与医疗志愿服务,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病例,提高临床技能;组织志愿活动时,需要进行策划分工、协调成员,以此培养领导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大学生通过接触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不同群体,能更直观地了解社会问题。例如,在敬老院活动中,志愿者发现老年人存在精神孤独的问题,进而思考代际关怀的重要性。让大学生深刻体会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意义。

在社区服务、扶贫支教等领域,大学生志愿者能够缓解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的状况。例如在环保志愿活动中,通过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和进行河流清理工作,直接改善社区环境,弥补社会服务短板;在科普活动中普及科学知识,或者通过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提高公众的文化认知,传播先进文化与理念;在国际志愿服务中,大学生作为文化使者,促进跨文化交流。

通过慰问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等群体,大学生以实际行动传递社会温暖,帮助社会弱势群体重拾生活信心。为老人打扫房间、陪聊解闷,或为留守儿童辅导作业、赠送学习用品,不仅有效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和经济压力,还能整体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质,让社区居民从小事做起,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增强社区凝聚力;或长期帮扶留守儿童,建立“一对一”助学机制,改善教育资源分配,促进社会和谐。通过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传播社会正能量,倡导诚信守法、文明对待他人、团结友善的社会价值观。

在现有的经济环境下,企业普遍重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志愿服务经历会成为简历中的闪光点。新闻传播、公关等部分专业领域将志愿服务视为必要经验,在招聘时会优先录用有公益项目管理、参与经验的候选人。与此同时,志愿服务为大学生提供了试错机会,有助于他们明确职业兴趣。例如法律专业的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后,可能会以律师作为职业方向。

在二十一世纪,志愿服务通过“利他行为”帮助大学生平衡自我与社会需求,减少焦虑与浮躁情绪,缓解功利化倾向;增强抗压能力。处理复杂社会问题能够提升心理韧性,通过接触社会现实,大学生更珍惜现有生活,感恩身边的一点一滴,并学会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

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对大学生的意义是多维度且深远的,它既是个体成长的“加速器”,也是社会进步的“催化剂”。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付出 —收获”的双向互动,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徐枫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