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法眼”筑牢生态屏障“合规基因”激活政企共赢——新郑市召开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规范化建设培训暨观摩会

2025年05月09日15:58 来源:河南法治报

5月8日,郑州市生态环境局新郑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创新"执法+普法"双轮驱动模式,在新郑黄金叶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召开新郑市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规范化提升现场会。全市重点排污单位、第三方运维机构及生态环境执法代表共计100余人齐聚,共商环境治理新路径,共筑绿色发展责任链。

图片1.png

会议聚焦:以案为鉴 向科技要效能

会议锚定"规范为基、数据为脉、法治为魂"治理逻辑,设置"政策解码-案例推演-智能实训"三维议程。副大队长师建立深刻剖析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解读了国家出台的关于自动监控运行运维的三个规范体系、企业如何落实相关责任等。指出了环境执法正面临“智慧监管迭代、追责体系深化、治理格局转型”的三大变革。  

图片2.png

现场示范:以训促改 树立行业新标杆

会议期间,新郑黄金叶实业和泽源水务公司代表分享了规范化管理经验;郑州优秀执法教员周洪瑞围绕《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基站规范化建设》展开专题培训,通过法律条款对照解读、执法典型案例三维解析与常见违法行为数据画像,为参训人员构建起规范化建设的立体认知框架;执法大队组织参会人员实地观摩了标准化监测站房建设,开展设备运行维护、数据采集传输等全流程培训,明确了“建得规范、用得精准”的技术标准。  

会议要求:针对问题,“三必须”硬举措

针对个别企业存在的“篡改参数、台账混乱、数据异常不报”等顽疾,副大队长徐晶提出“三个必须”硬举措:一是必须扛牢治污主体责任;二是必须构建闭环管理体系;三是必须强化执法震慑效应。同时开通“环保服务直通车”,帮助企业实现“一次整改、长效合规”,让企业的环保投入转化为竞争优势。

当自动监控系统从“电子警察”升级为“企业健康手环”时,环保合规也就成为了核心竞争力。新郑模式正在破解“守法成本高、违法代价低”的治理悖论。大队推出由“末端查处”到“过程防护”的管理跃迁,也为生态环境执法提供了可借鉴的地方样本,推动执法与企业发展共赢。(河南法治报记者 吕曈 通讯员 徐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