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何永刚 通讯员 张仪
“调解千家事,温暖万人心”标语前,一名两鬓斑白、身材清瘦、眼神坚毅的社区民警,正在为辖区群众的烦心事忙碌着。他叫贺广科,是平顶山市公安局新华分局矿工路派出所的教导员兼培新社区民警,邻里街坊都爱喊他老贺。
自2005年从部队转业进入公安队伍,老贺一直扎根派出所,不但见证着辖区和这座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也在岁月变迁中成为群众心中的“定海神针”。“有啥困难,找老贺,都能帮你解决。”这是辖区群众发自肺腑的话语。
20年的光景,老贺几乎一直“泡”在辖区里,各家各户的家长里短他都知道,也记在心里,时间久了就和大家越来越近、越来越亲。不论谁有了烦心事、谁家有矛盾纠纷,都会第一时间找他评理。去年1月,平顶山市公安局第一个以民警名义命名的调解团队“老贺调解室”成立。
履职故事
“老贺,你快来!”一个深冬的凌晨,老贺的手机里传出辖区居民刘某的声音。楼上楼下的两家,因为怀疑对方制造生活噪声,闹腾快一周了。老贺多次召集双方进行调解,但都因为双方互不相让、情绪激动而中止。看此情况,老贺也不客气,直接带着铺盖卷在每家的地板上各睡了两个晚上。
经过实地调查,老贺终于找出原因:15楼住户睡眠不好、神经衰弱,常出现幻听,夜深人静时的一丁点声音就认为是14楼住户故意制造的噪声,便每天敲击燃气管道进行反击。“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找到根源后,老贺对14楼住户进行安抚,然后联合社区、居委会等单位工作人员,联系15楼住户的亲朋好友,共同关心其身体健康,安抚其易波动的情绪。不久,这起矛盾得以圆满化解。
这样的邻里纠纷,老贺不知调解处理了多少。老贺的工作记录本上、手机相册里,有太多的鸡毛蒜皮:“辖区×××患有肝病,生活贫困,定时给他买药”“××小区6楼东户夫妻总吵架,记得回访”“××小学学生在学校受伤,调解完毕,要跟进后续工作”……
要耕好社区警务这块儿田,没有捷径可走,是不是真心实意,辖区群众一眼就能看明白。作为老社区民警,老贺深谙这个道理。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他积极探索工作方法,抓矛调、促和谐,立足辖区实际,探索形成“一听二访三调四和”四步工作法。随之,老贺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有时兄弟单位遇见棘手的问题都想找他请教请教。有人调侃:“老贺,都不是你的事儿,你真是太平洋警察——管得太宽。”老贺听闻只笑着摆摆手。他的微信头像和朋友圈背景里都写着:愿做一束光,照亮更多人。
对话
记者:您从进入公安队伍就从事基层基础工作,遇到过困难吗?您是怎么取得群众信任的?
贺广科:军装保家卫国,警服守护烟火,变了颜色,不变为民初心。社区警务好比一棵大树,社区民警是树根,辖区群众是土壤,根土一家。真心为民、真情助民、真爱暖民,大树才能枝繁叶茂。刚开始我不知道怎么干,就挨家挨户走,发放警民联系卡,让我的诚意滚烫、让我的身份透明、让我的承诺实在。我们辖区矿区职工多,困难家庭多,我就在办实事上下功夫,便利职工申办各类身份证明、联合社区为困难家庭申领补助……点点滴滴的努力,群众都看在眼里,慢慢我就在社区扎下了根。
记者:您年纪不轻了,为何仍选择扎根社区呢?
贺广科:基层工作最具烟火气,群众的笑脸就是最好的勋章。社区工作虽然繁杂,但每当看到居民幸福的笑脸,听到大家相信我的声音,我就感觉所有的疲惫都是值得的。甚至辖区的每一寸土地、一草一木都是我20年的情感所在,我甘愿永远都做这片土地的守护者。
记者:对于新一代的青年民警,尤其是刚加入公安队伍的同志,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贺广科:我想对新一代的战友们说,你们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青春力量,希望你们接过接力棒,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珍惜时代机遇、振奋青春精神,积极投身火热的公安工作实践,勇担时代责任、砥砺奋斗前行,用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在守护万家灯火的征程中,续写新时代鹰城的平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