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润心田 青春护成长

2025年07月11日15:48

        法治教育是青少年成长路上的“灯塔”,也是构建平安校园的“基石”。近年来,淮阳红旗中学全面树立“五旗教育”体系,该体系由立旗德育、智旗教学、明旗管理、美旗校园、同旗家校五大支柱构成。这套创新育人模式通过德育筑基、教学强智、管理赋能、环境润心、家校协同的立体化育人网络,成功培育出知法守法的时代法治新人。

        学校凭借五旗同树,五育并举这一特色办学理念,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生态。以“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新时代青少年”为目标,将法治教育深度融入校园文化、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探索出一条“课程引领、活动浸润、多方联动”的法治校园建设路径,为学生的青春成长筑牢法治屏障。

课程奠基:让法治教育“入脑入心”

        “同学们,遇到校园欺凌时,哪些行为属于违法?我们该如何留存证据并寻求帮助?”在高三14班的“法治与生活”班会上,班主任史宗民老师结合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模拟情境。这是该校将法治教育纳入必修课的一个缩影。

        为打破传统说教式教育的局限,学校构建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双轨体系:一方面,依托班会和黑板报主阵地,积极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另一方面,开发《身边的法律故事》校本教材,结合校园安全、网络诈骗、家庭矛盾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场景,设计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让法律从“文本”变为“生活指南”。

活动赋能:让法治意识“可感可触”

        “现在宣布模拟法庭开庭!”在教室内班会课上,一场由红旗学子自编自导的“校园盗窃案”模拟法庭正在进行。“审判长”手持法槌、“原告”陈述诉求、“律师”举证辩论……12名学生分别扮演法官、检察官、律师等角色,还原了从立案到宣判的完整司法流程。活动结束后,县法院的法官现场点评:“同学们对法律程序的掌握超出预期,这正是法治教育入脑的体现。”

        除开好法治班会外,学校还创新开展“法制进校园”“法治文化节”“法治主题班会”“法治黑板报大赛”“法制社团”等系列活动:邀请交警大队开展“交通安全进校园”讲座,用事故视频警示“骑电动车不戴头盔”的危害;联合检察院“护苗工作室”举办“网络陷阱大揭秘”展览,通过“扫码领礼品”“游戏充值诈骗”等场景模型,教会学生识别网络风险;组织“法治小卫士”志愿队,志愿者深入社区发放《青少年法治手册》,在实践中深化对法律的理解。

协同聚力:让法治防线“共建共享”

        “孩子最近总说‘偷拿同学东西不算犯法’,听了法治副校长的讲座,我才知道这种错误观念有多危险。”在家长会上,七年级学生家长李女士感慨道。为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合力,学校建立了“法治副校长+法治班主任+家长法治课堂”的联动机制:

聘请辖区派出所所长“法治副校长”,每学期开展4次专题讲座,覆盖防欺凌、反诈骗、禁毒等重点领域,组建由班主任、心理教师构成的“法治导师制”队伍,建立防欺凌信箱,针对学生矛盾、心理问题等苗头性事件,第一时间介入疏导并普及法律后果;

开设“家长法治课堂”,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帮助家长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法律边界,避免“以爱之名”的越界行为。

成效显影:让法治精神“生根发芽”

        经过三年深耕,法治教育已成为淮阳红旗中学的一张“金色名片”:校园欺凌事件连续多年零记录,学生主不良行为的比例大幅降低;学生知法守法意识不断增强,近年来,学校陆续被评为市区法治校园建设示范校。

        “法治教育不是简单的‘法条灌输’,而是要让学生从内心认同法律的价值,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校长黄文辉表示,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法治+”融合模式,推动法治教育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让法治的种子在每一名红旗学子心中茁壮成长,为他们的青春航程点亮更明亮的“法治灯塔”。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