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际边界 守护心灵空间

2025年04月29日15:17

e09482b0bfb6672b25962f33941cb5f.jpg

4月21日至29日,郑州八中在各个班级内开展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心理课——《边界感:适可而止的艺术》,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形式,带领学生们探索人际交往中“进与退”的智慧。

课堂伊始,心理教师关雨昕通过“人际距离”实验引发学生思考:三位同学依次朝着1号志愿者走过去;1号志愿者有说“不”的权利,即当感觉其他志愿者离自己的距离让自身感到不舒服时,1号志愿者可以马上喊“停”,模拟出个人心理边界距离,将边界感具象化。经过几轮实验之后,2027届笃行三班学生荆启轩在分享环节中表示,原来适当的距离不是冷漠,而是对彼此的尊重。这个直观生动的实验,让抽象的边界感变得可触可感。

在“情景诊疗室”环节,学生分组演绎外号矛盾、友谊危机等典型场景。扮演“越界者”的小A最初坚持“好朋友就该形影不离”,但在角色扮演中逐渐意识到,过度介入他人生活可能适得其反。而“被侵犯者”小B则通过非暴力沟通练习,学会用“我需要……”“我希望……”的句式温和表达需求。

457874bec6ff6ce60de7bb783dfddb9.jpg

“原来拒绝帮同学抄作业不是自私,而是守护自己的学习边界。”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们结合校园生活中的8个真实案例,用四色便利贴区分“适度交往”“过度介入”“冷漠疏离”“弹性边界”四种类型。当发现三成案例被归为“灰色地带”时,大家意识到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需要智慧与勇气。

最触动人心的是“我的边界轮盘”活动。学生们在彩纸上写下自己的“心理界限清单”,郑重投入象征守护的储物盒。“不随意翻看我的东西”“开玩笑要适度”“不随意拿我的物品”等想法,折射出大家对自我空间的珍视。当大家轮流宣读并交换清单时,许多同学意识到:尊重他人边界与保护自我空间,是构建健康人际关系的双向法则。

课程尾声,关雨昕老师表示,边界感不是高墙,而是让关系长久鲜活的篱笆。互相尊重,学会优雅地设立界限,既能守护自己的心灵花园,也能让他人的芬芳自由绽放。

此次课程是郑州八中阳光心理系列活动课程的首场实践,后续将推出“情绪温度计”“压力转化站”等特色课程。正如2026届致远二班朱奕冰同学在课程反馈中写道:“原来成长不是变得圆滑,而是学会在温暖自己与照亮他人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这种对人际关系的深刻认知,正悄然重塑着青春期的相处之道。后续郑州八中将继续深化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建设,让适度的边界感成为校园文明的一角。(刘依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