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郑州市教育局下发通知,根据市平安办相关要求,尽最大努力减少未成年人溺亡事件发生,维护全市教育系统安全稳定。
“每天放学前1分钟、每周放学前5分钟、每个节假日放假前30分钟开展安全教育。”通知要求,严格落实“1530”安全教育模式,确保每周一讲、每天放学前提醒、每周末强调、每个节假日重点教育。
在日常教育中,深入开展“六不一会”宣传,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和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学会基本的自护、自救方法。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避险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远离危险水域。
在强化家校协作方面,郑州市教育局要求,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多种渠道,对家长和监护人开展防溺亡教育培训。明确告知家长要对未成年人去向做到“四知”,即知去向、知活动内容、知和谁在一起、知何时回家。学校与家长之间要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督促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责任,特别是在放学后、周末、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加强对孩子的监管。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活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另外,对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困境儿童等防溺亡重点人群进行全面摸底,建立详细的清单台账。组织教师与重点人群开展“一对一”“一帮一”结对精准帮扶救助,定期走访重点人群家庭,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和安全教育。
同时,建立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部门联动,共同研判预防未成年人溺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对防溺亡工作的宣传报道,通过制作公益广告、发布安全提示等方式,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预防未成年人溺亡的良好氛围。(记者 王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