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气象学会主办的第九届校园气象科学展评活动落下帷幕,郑州八中传来喜讯:该校学生在气象音频作品活动中表现优异,斩获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展现了学校在素质教育,尤其是气象科普教育领域的育人成果。
获奖作品中,郑州八中2027届博雅二班台祥笛与尚德一班白忻洛分别以讲解气象馆和知识探秘的形式科普了气象小知识,斩获全国二等奖;2026届笃行一班吴亦涵和2027届致远二班赵展慧提交的郑州及周边主要旅游城市天气预报的作品,以及2027届尚德二班范伊恬的《古人是如何观测气象的?》的作品,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声音叙事,斩获全国三等奖。
郑州八中作为全国气象教育特色学校,其气象科普教育工作的开展一直以来坚持历史又注重创新,实践与理论并重,活动开展丰富多样,兼具趣味性与专业性。此次气象音频作品活动,将校园广播站作为知识科普平台,打破气象课程与播音主持课程的学科界限,深入实践探索,学生们化身主播、剪辑师、配音师和气象科普讲解员,在采编制作过程中提升科学传播能力。据悉,此前两项课程也多次融合,通过录制气象科普视频、利用每天中午的广播传播气象知识,使校园广播站成为气象教育的重要宣传平台。
1952年建校以来,郑州八中便成立了校园气象小组,发展至今,气象小组成员已从最初的十几个人到如今的全员覆盖,观测设备也从原来的单一望远镜发展至今日的气象站、天文台等。近年来,郑州八中更是以气象特色撬动素质教育,联合家校社力量,开设气象校本课程,构建立体化的气象科普体系。此次获奖既是对郑州八中气象教育创新模式的肯定,也为校园媒体赋能科普教育提供了新范式。(原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