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尹志丹 通讯员 龙帅语
在司法办案中,她认真践行人民至上工作理念,以人民满意为目标,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她就是太康县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袁卫云。参加检察工作以来,她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被周口市检察院表彰为刑事检察工作先进个人。
检察官故事
办理王树林(化名)故意伤害他人一案时,袁卫云颇费周折。
在初次检察官联席会议上,几名办案检察官意见一致:王树林多次酒后家暴,致妻子轻伤二级,造成严重后果,应批准逮捕,然后提起公诉并建议法院予以严惩。
但袁卫云认为,事情没有那么简单。王树林是家里的独子,父母都70多岁且患病,生活几乎不能自理;王树林和妻子有3个孩子,都未成年,其妻子被打伤后绝望地表示,宁愿不要孩子,也得和他离婚。
此外,如何惩处王树林,直接关系到李春生(化名)及其一家人的生活。
李春生是王树林妻子的堂弟。得知堂姐被打伤后,李春生十分气愤,将王树林下颌骨打伤。经法医鉴定,王树林的伤情构成轻伤二级。案发后,李春生和王树林同时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并被移送至太康县检察院提请批准逮捕。
袁卫云提审李春生时,他悔不当初:“我常年在外打工,全靠妻子在家照顾我的父母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两个孩子学习成绩都很优秀,我进看守所前几天,女儿还在全县小学数学竞赛中得了奖。现在,妻子埋怨我多管闲事,正和我闹离婚。如果妻子真和我离了婚,我的两个孩子还有父母可咋办啊!”说着,李春生抽泣起来。
一碗水端平,同案同判是常理,也是法理。如果简单走流程,批捕王树林、李春生并提起公诉,袁卫云的办案压力会减轻许多,但4位老人、5名未成年人的人生轨迹将因此而改变。
办案件就是办别人的人生。想到这句话,袁卫云就心里一紧。
再次提审王树林时,袁卫云和他拉起了家常:“如果不痛改前非,让妻子感受到你的诚意,你的婚姻不保,还会把两位老人和3个孩子推向绝境。”
王树林痛哭流涕,当场表示,愿立“军令状”,彻底戒酒,爱护妻子,尽一切可能求得妻子的谅解。他还对李春生出具了谅解书。
李春生同样表示,只要能减轻处罚,愿意当面向王树林赔礼道歉,包赔他的医疗费和一切损失。
袁卫云向王树林的妻子转述了两人的话,并承诺:“你放心,村委会、乡妇联、县妇联和我们检察院会共同监督王树林,他若再犯,绝不轻饶。”
又一次召开检察官联席会议时,袁卫云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案情。大家认为,如果王树林真能改变,不批捕王树林、李春生,乃至对他们作出不起诉决定,办案效果会更好。
随后,王树林、李春生被取保候审。
在案件审查起诉环节,袁卫云走访了王树林的四邻。邻居们反映,被取保候审后,王树林像换了一个人,每天默不作声,早出晚归地工作。“他又喝酒打老婆没有?”袁卫云问。“现在就是请他,他也不喝酒啦。前几天村里有人娶媳妇办喜事,他去帮忙,临近中午吃饭时,找不到他了。后来才知道,他怕架不住大家劝酒,这边一开席,他就溜回家躲了起来。酒戒掉了,他也没有再打过老婆。当然,他现在对老婆好,老婆对他也不赖。”
见到袁卫云,王树林的妻子很高兴,拉着袁卫云的手,一时说不出话来。袁卫云问她这段时间生活怎么样,她说:“妹子呀,想不到,犯了法的人还能脱胎换骨。他被你们教育好了,俺堂弟家也越来越好,我都不知道咋感谢你们!”
袁卫云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今年春节前,袁卫云又一次给王树林的妻子打电话询问情况,王树林的妻子说:“妹子,该过年了,俺家老王割的肉多,非让我给你送去一块,到时候我怕见不到你,提前给你说一声。”袁卫云对她说:“千万别来。只要你们日子过得好,我觉得比吃肉都香。”
对话
记者:你如何理解人民至上检察工作理念?
袁卫云:人民至上检察工作理念就是在各项检察工作中以及检察工作各环节中,必须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让人民满意。践行人民至上检察工作理念,就要在检察工作实践中,从人民立场出发,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实事求是,全面考虑,精准适用法律,做到法、理、情相统一。宁愿自己多受累,也要追求人民利益最大化,自己多流汗,不让群众流泪。
记者:你最喜欢的法治箴言是什么?
袁卫云:“法治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