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峰
据新华社报道,11月17日,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从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一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集中整治7类突出问题。
毫无疑问,在年末各项工作的收官时期,对网络戾气进行一次集中整治,这将对各类网络戾气形成一种震慑,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让广大群众享受美好的网络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专项行动直指7类问题,即“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造谣攻击、污名化特定群体、煽动地域对立等低俗不良直播行为,有组织地恶意辱骂举报他人,编造网络黑话、恶意造梗和煽动网上极端情绪。
作为一名网民,笔者也能不时感受到网络戾气的侵扰:有的对突发案事件相关当事人进行造谣污蔑;有的利用热点事件当事人形象进行造谣攻击、恶搞诋毁;有的针对个别恶性社会事件进行泛化攻击,激化社会矛盾;有的网络参与者不知真相、不辨真假,随意传播网上道听途说的虚假信息,甚至就虚假事实发布不当评说;甚至有的官方媒体账号为了抢时效、博眼球,也人云亦云,发布虚假不实资讯等。这些行为都给正常的网络生活添了乱、给社会平安和谐添堵抹黑。有些所谓的资讯刚刚发出来,就被证明是假的,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近日格力报案的事情,就充分证明了网络戾气的存在与危害,许多个人的、官方的媒体账号在其中推波助澜,传播花边新闻,唯恐天下不乱。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如果网络空间管理不好,乌烟瘴气,必然让网络这把“双刃剑”伤及更多无辜的人,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是保障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的必要举措。
要大力培育主流网络文化,杜绝网络邪恶传播。无论什么形式的媒体,无论网上还是网下,无论大屏还是小屏,都没有法外之地、舆论飞地。对于网络内容,要以主旋律、正能量为主基调,培育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互联网在各领域发展的健康取向。
要毫不动摇坚持依法治网,保障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持续深入打击数据造假、暗刷流量、恶意炒作、不正当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完善网上不良信息的管理机制,督促网络用户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要破除“流量为王”“利益至上”“上热搜”的价值取向,坚持依法运营。
要加强公民网络道德养成。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规范和管理,营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网络生态。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以时代新风塑造和净化网络空间,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也不是靠一次两次专项行动就能实现一劳永逸,而是一场持久战。既然有了法律规矩,就必须持之以恒,多管齐下,严格执法,广泛监督,让网络空间的清朗之气更加充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