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李梦扬 通讯员 马琳
她常说:“这身法袍是荣誉,更是使命。唯有不忘初心,方能在时代的洪流中彰显一名人民法官永不退缩、勇往直前的担当精神。”
从事一线审判工作的这些年里,洛阳高新法院法官高珊历经多次工作地点变动和岗位职责调整,始终不改对工作的热情。每一次调整后,她都积极思考如何迅速适应新环境,更好地服务大局,变被动为主动。
法官故事
实质解纷
当事人服判息诉
2022年3月,高珊被调至洛阳高新法院李村法庭工作。法庭位于基层一线,解决的大多是辖区群众的日常问题。她将调解贯穿案件审理全过程。尤其是在处理婚姻家事纠纷案件时,她通过面对面交谈、走访社区群众、邀请基层干部一起调解,力争实现案结事了,实质解纷。秉持这样的工作思路,她的审判质效持续向好。在法庭工作的两年多里,她始终站在离群众最近的地方,用心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中,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在小区散步时被一名骑自行车的女孩撞倒,后被送往医院治疗。双方当事人就赔偿问题多次协商未果,老太太向法院起诉。受理该案后,为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高珊通过走访当事人所在小区了解相关情况。小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人员以及事发现场群众的证言成了她的重要参考。最终,她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及双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依法认定案件事实并作出判决,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
庭所联动
办好各类民事案件
李村法庭辖区范围广,纠纷类型多,民事案件数量在洛阳高新法院三个法庭中居首位。高珊到李村法庭任职后,通过研判分析法庭案件受理情况,发现涉及侵权纠纷、邻里纠纷、债务纠纷、物权纠纷、婚姻家事类纠纷的案件中,近30%案件的当事人曾向公安机关报警,且部分案件当事人已被公安机关予以治安处罚。这类案件虽然标的额不大,但当事人矛盾纠纷调解难度大,涉及群体纠纷案件的当事人情绪激烈,且应诉材料送达较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高珊和同事们到洛阳市公安局伊滨分局巡特警大队及李村派出所调研,探索出一条庭所联动的新路子。李村法庭大胆创新、先行先试,于2022年7月2日,与李村派出所联合在吉庆嘉苑社区警务室探索建立洛阳市首家治安管理纠纷诉前化解工作站。目前,当地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庭所联动机制,先后化解80余起案(事)件所涉纠纷,纠纷实质化解率98%。2023年上半年,庭所联动机制在洛阳全市范围内推广。
繁简分流
探索速裁办案新模式
在强力推进庭所联动机制的同时,高珊和同事们还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立足辖区在建工地多、务工人员讨薪纠纷易发的实际情况,积极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对接,成立建设工程领域涉薪纠纷诉前化解办公室,先后成功化解讨薪纠纷100余起,为百余名务工人员追回辛苦钱。
法庭工作练就了高珊吃苦耐劳、不畏艰难险阻的品质。2024年5月调至洛阳高新法院立案庭以来,她承接了辖区各类买卖合同和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工作。案件数量大、争议点繁多、案情日益复杂,但她在人员极度紧缺的状态下,硬生生扛了下来。今年,她又积极投身繁简分流改革,探索速裁办案新模式。
高珊说,她将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八个字铭记于心,在新的征途中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对话
记者:2022年以来,您的工作地点和岗位多次变动,您是怎么适应的?
高珊:虽然工作地点和岗位多次变动,但本质上都是从事法院的工作。我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多学一点、多干一点,做到尽快适应。这些年经过多个岗位的历练,我协调处理各项事务性工作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记者:您的很多工作经验都是从实践中积累的。您有没有什么工作技巧?
高珊:我的技巧就是结合工作踏实调研。调研要真正俯下身子,实打实从案件中总结规律。
记者:您是怎么理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句话的?
高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也是考验法官综合素养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