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赋能基层治理 —— 濮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开展专题培训探索“志愿+治理”新路径

2025年09月24日11:59 来源:河南法治报

       河南法治报记者 贾鹏虎 通讯员 李晓日

  2499个服务驿站遍布全城,17万名日常活跃志愿者年服务时长超1400万小时——濮阳,这座“志愿之城”,正持续探索以志愿服务助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2024年以来,濮阳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推进志愿服务融入基层治理,先后构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联席会议机制、组建志愿服务协调工作小组,有效整合跨部门资源;依托省级人才支持计划强化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专业队伍建设,打造志愿服务项目库,培育了“公益课堂”“伴夕阳”“红线行动”等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项目,初步构建了“专业社工带领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助推基层治理”的治理格局。

  微项目释放大能量 治理半径持续延伸

  在濮阳,志愿服务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肌理:每天,遍布全城的服务驿站成为快递员、外卖员歇脚饮水的温暖港湾;“公益课堂”“伴夕阳”等一批小而美的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年服务群众超28万人次……

  “五进万家”“心理健康”“濮e同行”等进社区活动累计开展1300余次,服务群众28万余人次,真正实现治理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志愿服务工作职责被划入社会工作部门后,濮阳市委社会工作部迭代工作理念、创新形式内容,通过建立协调机制、印发工作方案,构建起了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志愿服务新格局,积极探索“党员+社工+志愿”模式,以社区为主阵地、居民需求为导向,广泛动员党员、社工、社区干部、志愿者及社会组织加入社区志愿服务组织。

  专业化赋能热心肠 治理基底更加坚实

  在清丰县城西街道广安社区,邻里互助早已超越了传统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这里以星光“一助一”志愿服务站为核心,活跃着5支特色志愿服务队:“暖心唠嗑队”陪空巢老人聊天解闷,“同心舞蹈队”带大家锻炼身体,“三人行”家庭教育指导队为家长育儿提供建议,“环保妈妈”和“调解和万家”队守护着社区的美丽与和谐。更重要的是,这些志愿服务有了专业社工的加持,水平更高、效果更实,串起了社区服务的幸福红线,让社区朝着成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和谐家园迈进。

  志愿服务不能光靠热情,还需专业支撑。濮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大力推动“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项目,聚焦“一老一小一新”群体,培育“周末志愿红”“幸福来敲门”“心桥行动”等特色品牌。濮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开设的高考志愿填报、应急救护、幼小衔接等公益课堂场场人气爆棚,吸引上千个家庭参与,背后是专业化带来的信任效应,累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为建强队伍,濮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建立市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梯次衔接、分层分类的人才发展格局;联合18个部门精准动员、精准培训,全市5708人参加今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为去年同期的5倍,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为基层治理注入坚实专业力量。

  新力量变身生力军 治理格局共建共享

  2024年11月28日,外卖员王昌印在送餐途中发现一间商铺突发火情,他毫不犹豫冲上前,徒手转移杂物、借用灭火器奋力扑救,即便右手被高温铁门烫伤,仍强忍疼痛坚持控制火势,直至消防人员赶到才默默离开,重新投入本职工作。他的见义勇为迅速传遍濮阳,市民纷纷为之点赞,而王昌印却谦称只是小事,并表示再遇到还会这样做。

  王昌印是濮阳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化为“治理力量”的生动缩影。如今,越来越多的快递、外卖、网约车从业人员成为基层治理中的“移动探头”和“公益使者”。濮阳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交通运输行业建设“司机之家”等服务综合体,新建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108个,打造友好社区67个,推广“小哥食堂”“子女托管班”等特色项目,累计受益1万余人次。将新就业群体纳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培训1500余人次,为2500余名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提供免费体检。

  与此同时,濮阳通过举办技能竞赛等活动,加大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已有5078名新就业人员加入工会组织;指导企业签订新业态集体合同27份,覆盖职工6436人。更值得一提的是,3万多名新就业群体“进网入格”,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参与社区服务、隐患排查等志愿行动,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力量。

  一座“志愿之城”,就是一场场温暖的接力。濮阳市委社会工作部正用实践印证,当志愿服务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蕴藏于民间的善意与力量,就能成为推动城市高效能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