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西烽火映丹心 —— 探访巩义市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2025年08月22日16:47 来源:河南法治报

       河南法治报记者 王晓磊 尹翔

  在巩义市新中镇层峦叠嶂的怀抱中,一座青砖灰瓦的庄园静默矗立着。这里曾是富商宅邸,如今已成为一段血火史诗的守护者——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推开张祜庄园厚重的大门走进纪念馆,时光仿佛倒流至80年前,中原大地上那场气壮山河的抗日烽火扑面而来。

  历史回响:庄园里的抗战记忆

  张祜庄园,俗称“张诰家”,又叫“柏茂故居”“柏茂住宅群”。《巩县志》记载,张家在清道光年间已经成为巩县(今巩义市)东部首富。张祜庄园兴盛时期占地100余亩,共36个院落,与西部的康家有“西康东张”之称。

  纪念馆依托张祜庄园1、2号院而建,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50余间展室巧妙分布于20余孔窑洞与20余间楼房之中。近500张历史照片、200余件珍贵文物与翔实的文字绘画,共同织就了一幅恢宏的抗战画卷。2012年对外开放以来,这里已成为河南省及郑州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殿堂,先后荣获“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等多项省、市级称号。

  砥柱中流:黄河边的红色堡垒

  步入1号院,脚下的青石板路曾见证历史的风云激荡。“这里就是豫西抗日行政公署和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三团司令部原址。”讲解员的声音将人们带回1944年那个决定性的夏天。面对日寇铁蹄肆虐豫西,中共中央果断决策开辟敌后战场。皮定均司令员、徐子荣政委率领1700余名勇士,强渡黄河天险,突破陇海铁路封锁,如尖刀般直插嵩山腹地,建立起坚强的豫西抗日根据地。

  在第五展室,一份份发黄的统战文件诉说着智慧的光芒。皮定均坚决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赤诚之心争取了裴子明、程子川等地方实力派。展柜中陈列的往来信件与信物,无声印证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深刻实践,为根据地的生存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根基。

  浴血荣光:烽烟中的英雄赞歌

  纪念馆最震撼人心的,是对两场关键战斗的浓墨重彩还原。

  黑石关雷霆夜袭:第七展室的大型场景画再现了1944年10月12日夜晚的惊心动魄。为打破日军对陇海铁路的控制,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直扑咽喉要地黑石关。当晚10时许,战斗打响,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仅半小时便以雷霆之势击溃日伪军,炸毁敌船13艘,解救修桥民工2000余人。首战告捷,极大鼓舞了豫西军民的抗敌信心。展柜中锈迹斑斑的日军钢盔与缴获的武器残件,无声诉说着侵略者的溃败。

  琉璃庙沟关门打狗:第八展室的沙盘推演带人们进入1945年6月21日的智谋之战。三团团长钟发生、政委陈行庚料敌于先,在指挥部所在地琉璃庙沟布下天罗地网。当日军分三路偷袭入沟,等待他们的是迎头痛击。激战至翌日上午10时,八路军毙伤日伪军近300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墙上悬挂的“战斗英雄”锦旗虽已褪色,但荣光犹存。

  无声见证:弹孔里的峥嵘岁月

  漫步至院中的练兵台,历史的痕迹触手可及。这个看似普通的土台,上层竟暗藏夹层密室——这是当年皮定均、徐子荣、钟发生等将领运筹帷幄的秘密会议室。讲解员指着墙壁上密布的孔洞:“这些,就是琉璃庙沟战斗时从对面山头射来的子弹留下的弹孔!”更令人惊叹的是密室中隐藏的狭窄暗道,直通后山。在敌情紧急时,这条“生命通道”保障了指挥中枢的安全转移。弹孔与暗道,成为那段危机四伏、艰苦卓绝岁月最直观的注脚。

  薪火相传:新时代的红色地标

  走出纪念馆,回望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庄园,它早已超越了建筑的物理意义。作为“全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纪念馆正以丰富系统的陈展内容、生动翔实的讲解、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探索新时代红色教育的新路径。一批批党员干部在此重温入党誓词,一个个青少年在此聆听英烈故事,无数参观者在这片热土上汲取着信仰的力量。

  巩义市豫西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这座矗立在历史与现实交会点上的精神丰碑,必将持续照亮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前行之路,激励中华儿女勇毅前行,昂首奋进新征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