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何永刚 通讯员 张晓伦
“骑电动自行车送外卖摔倒,这算工伤吗?”“网约车平台给出的处罚,能不能申请行政复议?”……随着新业态劳动者数量迅速增长,鲁山县公共法律服务大厅里,时常能见到快递员、外卖员等新业态劳动者前来咨询法律问题。
为更好地满足新业态劳动者的法律需求,鲁山县司法局推行多元普法、靶向解纷、全面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构建起全方位、多角度的权益保护体系,全力护航新业态健康发展。
精准对接法律需求
“以前碰上劳动纠纷就蒙了,根本不知从何下手。这次培训内容很实用,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心里就有底了!”外卖骑手叶师傅参与了一场活动后,难掩喜悦。
8月1日上午,鲁山县司法局联合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组织人员到建业物流园、工人之家等新业态劳动者聚集的核心区域,精心组织开展“法治护航新业态”系列活动。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近百名物流从业者热情高涨,将展台围得水泄不通。工作人员为他们送上满载关怀的“法治大礼包”,其中有印着实用法律知识的扇子,还有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同时,专业律师与工作人员现场为从业者答疑解惑,耐心讲解劳动合同的细节条款和电信诈骗的防范要点等内容。为精准契合新业态劳动者的法律需求,鲁山县司法局组建了新业态法律服务团。该团队成员包括专业律师以及工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交通运输等部门的骨干人员。针对新业态劳动者最为关注的合同签订、交通安全、工伤认定等实际问题,法律服务团量身定制法律知识套餐,在快递站点、菜鸟驿站、骑手之家等场所开展法律咨询、矛盾化解、法治宣传、合同审核等服务,助力企业依法合规经营。
订单式多元解纷
不久前,快递员小李因包裹损坏问题与客户产生纠纷。客户要求高额赔偿,小李觉得不合理,双方僵持不下。小李来到鲁山县司法局鲁阳司法所求助,该所迅速安排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与专业律师介入。调解员安抚双方情绪、了解事情经过,律师依据相关法律法规阐释权利与义务。客户意识到索赔金额过高缺乏法律依据,小李也承认配送过程存在一定疏忽。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新业态领域用工灵活,带来人员结构复杂,就业群体与客户、平台、商家之间矛盾纠纷频发。鲁山县司法局积极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在县综治中心专门设立新业态劳动者调解室,作为纠纷调解的固定阵地,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便捷、专业的调解服务;同时,在全县范围内组建流动调解队伍,依托基层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及专业律师团队,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订单式纠纷调解服务,近一年来已成功调解涉新业态劳动者纠纷20余起。
一键下单“码上办”
无须请假,利用休息时间预约服务就能解决问题。针对新业态劳动者工作流动性强、时间碎片化的特点,鲁山县司法局构建“定点联络+线上接单”常态化服务机制,线下在物流园设置联络点,线上整合12348热线、“法治鲁山”微信公众号等功能,实现法律援助一键下单、全域响应。劳动者通过“码上办”提交需求后,鲁山县法律援助中心会依据问题类型匹配专业律师,当日完成接单并提供法律援助意见,对于符合条件的法律援助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经济困难承诺制,简化手续、快速办理。
数据见证担当。今年以来,该中心已成功办理各类农民工案件71件,通过“码上办”平台解答法律援助问题43件,以务实有效的服务活动,让法治阳光温暖更多新业态劳动者。
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奔赴,鲁山县司法局正以法治之力为新业态劳动者撑起“暖心伞”。正如快递员张师傅在法治课堂上的感慨:“现在我们知道,遇到问题不用怕,法律就在身边。”
这种触手可及的安全感,正是法治鲁山建设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