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李杰 通讯员 张丹豫
近年来,淇县高村镇积极探索创新,聚焦基层高效能治理,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健全网格机制,突出智治赋能,通过综治指挥平台实体化运行,尽力实现应急处突精准高效、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民生服务暖心直达,走出了一条符合该镇实际的“党建+网格+大数据”基层治理新路径,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党建领航 激活治理红色引擎
组织架构立体化。高村镇制定并完善基层网格员管理办法,依托辖区28个党支部,划分71个行政村网格,3个社区网格和13个企业、学校、医院等专属网格,110名党员干部作为专职网格员,肩负信息采集、矛盾纠纷排查、政策宣传、服务代办、应急处突等职责,构建了镇域全覆盖、管理无死角的组织体系。
资源整合集约化。该镇整合公安、消防救援、应急管理、综合执法等部门职能,打破数据壁垒,搭建综治中心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一平台调度、多部门联动”。
队伍能力专业化。该镇实施“红蓝黄”三色马甲工程,“红马甲”志愿服务队聚焦民生帮扶,“蓝马甲”网格员负责日常巡查,“黄马甲”夜间巡逻队强化治安防控,并对成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
科技赋能 高效响应群众诉求
天空监测全覆盖。该镇以综治指挥平台为载体,搭建“空地一体化”智能防控体系,部署无人机巡航系统,配备红外热成像、高空喊话、实时图传等功能,填补巡查空白,全面掌握辖区动态。
地面防控无死角。该镇整合“数字乡村+雪亮工程”资源,全区域布设343个公共安全视频设备,利用AI算法自动识别占道经营、垃圾堆放等8类问题,并将情况及时推送至网格员终端进行处理。
民生服务全畅通。该镇畅通民生热线,群众拨打热线反映问题后,指挥平台生成工作清单,派发给对应部门,平均2小时内响应群众诉求,24小时内完成处置,处置结果实时反馈形成闭环。截至目前,该镇累计处理市政维修、人居环境、环保治理等民生问题267件。
精耕细作 激活治理“神经末梢”
矛盾调解闭环实效化。该镇构建“网格排查—中心研判—多元调解—跟踪回访”闭环机制,推行“五心调解”模式。今年以来,该镇通过“五心调解”模式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4起,守住了辖区和谐稳定安全底线。
社区管理精准破难题。该镇聚焦社区管理,通过党支部、业主代表、物业公司“三位一体”协商平台,因地制宜推广“网格员首接—社区专班介入—法律团队兜底”工作模式,精准解决社区治理痛点。
应急处突5分钟响应。该镇构建“无人机+执法车+网格员”立体巡防体系,突发事件发生后,5分钟内派无人机抵达现场采集信息,线上线下联动研判确定方案,10分钟内应急队伍到位,实现高效处置。
高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镇将继续以“两高四着力”为行动纲领,推进“五基四化”,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奋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高村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