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邑县开启“码上服务” 赋能基层高效能治理

2025年08月01日17:52 来源:河南法治报

       河南法治报记者 尹志丹

  今年以来,鹿邑县聚焦“两高四着力”,以科技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为主线,积极搭建数字化治理平台,开启“码上服务”,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着力打造网格化服务管理升级版,推动实现“网格统一划分、资源统一整合、人员统一调配、信息统一采集、工作统一标准”。

  全域整合编码赋能

  实现“一格一码”精准覆盖

  按照“网格+智能”思路,探索“一网一平一码”基层治理新模式,切实用“数治”激活基层治理“新引擎”。一是优化治理网格。按照“属地管理、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要求,以住宅小区、楼院为基本单元设置城市网格,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划分农村网格,在产业园区、商场、医院等设置专属网格。调整优化后,全县城市网格为215个,农村网格为1995个,专属网格为671个。二是搭建服务平台。坚持“多网合一、一网统管”的原则,开发“‘邑’心解忧”微信小程序,将人、事、地、物、组织等要素和基层党建、文明创建、政法综治等事项统筹整合,探索出了线下网格管理、线上网络服务“双线双网”新模式。三是实行编“码”管理。开发“‘邑’心解忧”民情二维码,设计乡(镇、街道)、村(社区)、格三类二维码公示牌,制作二维码宣传海报,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层网格等人流密集场所悬挂、张贴,通过“公开亮码、群众扫码”形式,实现“一格一码”精准覆盖。

  哨响即应闭环联动

  实现“一格一员”精准吹哨

  聚焦群众诉求,不断优化诉求接收路径,健全处置流程,确保群众呼声有回应、难题得解决,实现“一格一员”精准吹哨。一是明确吹哨事项。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依托基层“执法事项清单”和“履职事项清单”,围绕重点难点和痛点堵点问题,系统梳理形成涵盖基层党建、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29大类139小类的吹哨目录。制定《网格事项准入和退出制度》,明确准入标准、规范退出流程、强化全程监督,实现吹哨事项动态更新,网格工作聚焦核心职责、运转高效。二是畅通吹哨渠道。群众通过扫描民情二维码,登录“‘邑’心解忧”微信小程序,进入相应模块,按照“描述+照片+定位+实名”四要素操作,迅速完成诉求智能上报。2881名网格员发挥“三熟”优势,深入基层主动排查,当好发现问题“前哨兵”。依托线上网格居民群,开启“群众点单、网格接单”服务,快速响应群众诉求。三是完善应哨机制。接到相关信息后,根据事件类型、紧急程度进行精准分派,47个县级职能部门、78个乡级职能部门、167名工作人员积极“应哨”,办结后群众进行满意度评价,实现统一受理、分级负责、分流交办、跟踪督办、评价反馈的工作闭环。

  群聚合力精细管理

  实现“一格一群”精准服务

  以强化基础搭建、充实服务力量、提升管理效能为目标,健全线上群组网格,充分发挥群组作用,着力打造线上服务群众主阵地,实现“一格一群”精准服务。一是规范群组建设。按照“每户入群、每群专管”模式,以线下网格为单位,搭建线上网格居民微信群。制定《鹿邑县网格居民微信群工作指引》,对群规制定、入群资格、信息发布等进行了规范,细化了诉求收集、分流交办、跟踪督办等流程,确保运行有序、服务高效。二是建强群组力量。明确由网格员担任群主,“一长一警两员”、村(居)法律顾问全部实名入驻,公开身份职责与联系方式,构建“专人专责、协同联动”的服务格局。推动格内党员100%入群,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群众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参与转变,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注入红色动能。三是激活群组功能。加强线上链接,在群内推送民情“二维码”,发布“‘邑’心解忧”微信小程序使用手册和操作视频,增强群众使用“‘邑’心解忧”微信小程序的便捷性。定期推送网格化服务管理政策解读、安全防范提醒等内容,开展防诈案例剖析和法治宣传,协调解决群众困难,将线上网格居民微信群打造成政策宣传的“直通车”、民情收集的“信息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