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解法”力破食品安全难题

2025年06月11日17:56 来源:河南法治报

       河南法治报记者 张东 实习生 李梦华

  月子中心后厨里,食材被肆意堆放;商超货架上,保健食品与普通饮料混合摆放;昏暗的作坊内,鱿鱼被泡在工业火碱里……如今,这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难题,在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有了“检察解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我们以公益诉讼为抓手,开展全流程监督,织密食品药品安全网,着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6月10日,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郭宝霞说。

  斩断“毒食材”黑色产业链

  “工业火碱泡发的鱿鱼竟然流入了市场……”接到线索后,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检察院检察官迅速出击,来到一间昏暗潮湿的作坊,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检察官发现,在一个不锈钢盆里,浑浊的液体中浸泡着泛着诡异光泽的鱿鱼。

  该院随即启动“刑事+公益”双轨监督,刑事检察部门锁定犯罪证据,公益诉讼团队向市场监管部门发出检察建议。

  短短数周,辖区多家违法商户被依法处罚,问题食材被清运销毁。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源头围剿战”,成功掐断了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黑色产业链。

  为母婴餐桌加上“安全锁”

  “散装食材直接放在地上?冷藏食品连密封都不做?”推开某月子中心后厨的瞬间,检察官皱起了眉头。面对后厨人员“一直这么放”的辩解,该院检察官针对辖区6家月子中心开展了突击检查。从进货台账情况到留样柜规范情况,检察官不放过任何细节,详细记录每个食品安全隐患。

  随后,该院依法向有关职能部门制发检察建议,要求其对辖区月子中心等母婴护理机构加大检查和巡查力度,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接到检察建议后,有关职能部门执法人员立即行动,对辖区母婴护理机构开展体检式检查,要求问题单位限期整改,并建立食材溯源台账,让每一位产妇都能吃得安心、放心。

  让保健食品回到专区

  “这罐功能饮料罐体角落带有‘保健’标识,属于保健食品,怎么能和普通饮料摆在一起?这很容易误导消费者。”在某大型商超,检察官指着货架上与普通饮料混杂摆放的功能饮料,眉头紧锁。

  随后,该院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开展规范保健食品经营秩序专项行动。有关职能部门立即组织执法人员对辖区36家商户进行排查整治,对排查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商户批评约谈并责令立即整改。

  如今,消费者走进辖区商超,醒目的“保健食品专区”标识映入眼帘,“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的警示语格外显眼。

  在这场永不停歇的食品安全保卫战中,“检察蓝”始终活跃在最前线。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从打击犯罪到制度完善,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检察院用“刑事+公益”的组合拳打出监管威力;用法律监督的“绣花针”,织就了一张严密的食品安全防护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