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李杰 通讯员 李晶
近年来,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聚焦“人民满意”这一平安建设的金标准,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防”字为先、“调”字为要、“稳”字托底,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示范区,连续4年被评为全市平安建设优秀县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纠纷的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对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提出了新挑战。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坚持人民至上理念,牢树底线思维,创新基层治理模式,以“防、调、稳”三维体系构建平安建设长效机制。
“防”字为先 源头治理筑根基
构建全方位排查网络。该区按照“规模适度、便于管理”的原则,以村(社区)为基本单元,将全区划分为23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员,负责日常安全隐患排查、矛盾纠纷排查、基础信息采集等工作;同时,建立“发现—整改—反馈—回访”闭环工作机制,全方位排查风险隐患。今年以来,辖区网格员通过“鹤壁智慧综治”微信小程序填报各类安全隐患13处并均已整改。
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该区依托综治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等接待窗口,以及12345市长热线、电子邮箱等载体,广泛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诉求,并安排专人登记、转办和跟踪反馈,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凝聚联防联控力量。该区以社会面治安巡防管控为抓手,形成“警+巡+义+群”模式,统筹巡防队、治安员、城市义警等力量,对夜市摊、公园广场等重要点位开展高频次巡逻检查,全面提升社会面见警率、管事率和震慑力、控制力,全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调”字为要 多元化解提质效
创新解纷模式。该区积极探索“三端过滤”工作模式,即前端网格员排查化解、中端街道综治中心组织化解、末端区综治中心兜底化解。对于一般性矛盾纠纷,充分发挥网格员的前端调解作用,及时就地化解;对于涉及部门多、专业性较强的矛盾纠纷,由街道综治中心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解;对于街道调解不成、难度较大的矛盾纠纷,由区综治中心兜底化解。
建立闭环机制。该区统筹各相关职能部门和调解组织力量,以常驻、轮驻、随叫随驻等方式,建立“综治中心吹哨—部门响应报到—全程跟踪问效”闭环机制,加强常态化联合接访、联合调处、联合督办,避免群众多头跑。
引入专业力量。针对一些复杂的矛盾纠纷,该区协调律师、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等专业力量参与调处工作,并将经验丰富、群众威信高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纳入调解人员库,充分发挥其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目前,该区共建立人民调解队伍25支,对促进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起到了重要作用。
“稳”字托底 系统施策护平安
构建回访体系。该区针对网格员排查化解的矛盾纠纷,由街道综治中心进行回访,如双方对化解结果满意便不再重复回访。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化解的矛盾纠纷由区综治中心进行回访,同时对网格员化解的矛盾纠纷进行定期抽查。在回访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了解掌握矛盾双方的思想动态,如发现反弹苗头,及时进行化解,确保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深化风险预警。该区聚焦刑满释放等重点人员,以及情感、邻里、婚恋家庭等重点纠纷,将相关情况实时录入综治中心社会治理综合平台,利用风险预警模块,强化风险评估、日常服务管理和实时分析,做到对矛盾风险产生、传导、叠加、激化等环节的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