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民警的为民情怀

2025年04月10日17:52

张涛,现任息县公安局岗李店派出所副所长、王围孜警务室民警。从军营橄榄绿到警营藏青蓝,他始终秉持“群众之事无小事”的信念,深耕基层14载,先后荣获“信阳市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2次,被辖区群众亲切称为“万能张”“解忧老张”。这个被群众亲昵唤作“老张”的民警,没有惊天动地的破案传奇,却用14载光阴在警民之间筑起了一座信任之桥,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从警答卷。

 23e1a4bfd732aa1bb020bc31da55ec7.png

张涛个头不高却像棵老槐树稳稳扎在群众中间。偏黑的面庞刻着常年走村串户的风霜,指节粗粝的大手既能攥住闹事者的手腕,也会轻拍哭诉乡亲的肩头。每当那声带着息县绵软尾音的“老张”在巷尾响起,憨厚笑意便如春阳般漫过脸庞。

砖缝里的“张瓦刀”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担任社区民警以来,张涛只要一有空,就走进村庄,收集社情民意,向群众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24小时开机是群众联系张涛的“金钥匙”。“有时深夜已经躺下了,仍会接到群众的电话,他们有揪心事跟我说,有烦心事也向我诉说,发现案件线索也会第一时间告诉我。虽然很累,但心里却是美滋滋的。”时间一长,张涛总结提炼出“矛盾纠纷流程图”工作法,即“矛盾纠纷对接、提示、报告、反馈、通报”流程图,根据流程节点,主动攻坚,重点突破。

“老张看起来就面善,他劝架特别管用!”集市上的商贩们常这么念叨。这个被阳光晒得黝黑的汉子,总能在剑拔弩张的现场放上一张和气生财的板凳,让滚水般的纠纷慢慢晾成温茶。有人打趣他该改叫“张瓦刀”,他憨笑着摆摆手:“砖缝抹得平,屋檐才不漏雨嘛。”

寒夜犁光的“生命铧”

去年寒露那夜,秋夜的凉意裹着寒风把派出所窗棂刮得叮当响。刚合眼的张涛被枕头下手机的振动惊醒,电话那头传来五保户周大爷呼哧带喘的声音:“张啊,我浑身滚烫像揣着炭盆......”他一个激灵翻起身,抓起外套冲出寝室,一边跑一边给辅警打电话:“快去老周家看看,我现在就往那儿赶!”随后,张涛驾驶警车向周大爷家急驰而去。老爷子正瘫在床上,脸烧得通红,他攥着张涛的袖子直哆嗦:“实在找不着人...只能麻烦你了...”张涛和驻村辅警一起将已经烧得昏昏沉沉的周大爷搀扶上警车连夜送到医院治疗。

田垄间的‘定盘星’

3月底,唐刘庄那俩老李家,为了田地边的事差点抡起锄头干起架来。张涛接到电话,二话不说带着警务团队往田地里赶。到了现场,两家人脸红脖子粗地杵在那儿,中间隔着条歪歪扭扭的田埂。张涛把裤腿一挽,掏出卷尺就往泥地里踩:“来来来,今天咱就量个明白!”

量来量去,两家还是不依不饶。老张也不恼,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带着警务团一趟一趟的跑,总算找着个两家都点头的方案。看着界石砸进土里,老张抹了把脸上的汗笑着说:“群众心里有杆秤,咱们得做那个扶稳秤杆的人。”

新竹拔节的“承重梁”

在派出所里年轻人眼中,这个“老大哥”总爱抢着接烫手山芋。一次巡逻时,张涛和同事发现路边水沟里躺着一名男子,身体被一辆电动车死死压住,大半个脑袋浸在水里,毫无挣扎迹象。众人一时愣住,不知所措。张涛却迅速脱掉上衣和鞋子,纵身跳进沟里,一把掀开电动车,托起男子的头检查状况。见他满身酒气、呼吸微弱,张涛立刻把人拖上岸施救,同时拨打120。“你当时不害怕吗?”“怕,能不怕吗?可再怕也得冲,快一秒钟就多一分希望!”

基层民警的故事很少有轰轰烈烈,倒像农家灶头煨粥的慢火,熬的是百家琐碎的温情。三千多个日夜,把当年青涩的小警察“酿”成了岗李店的“老酱”——调解书边角沾着田泥,出警本扉页泛着汗渍,执法仪镜头前飘过无数唾沫星子。“上月刘李两家的牛顶架,老张拎着草料就来了,三句话劝得牲口都服帖,你说神不神?”村支书老贾直竖大拇指。

暮色渐浓,张涛挎着警务包走向村口,身影慢慢隐入炊烟。他走过的田垄庄稼照常生长,劝和的人家炊烟依旧,就像豫南最普通的平安日子——没有惊天动地,只有无数个“老张”,用年复一年的脚印,在纵横田埂间写下无字的平安簿。

(河南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占伟 通讯员 谢凌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治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