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医保使用很方便,支付缴费基本上在手机上就可以操作,节约了大部分时间。”在漯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王女士,在诊室内当即扫码支付了本次就诊费用,这样的便捷支付,让她直呼“方便又省事”。
为了积极回应群众需要和代表关切,漯河市人大常委会将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情况列入年度监督工作重点,扎实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聚焦医保工作中的难点、痛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增强监督实效,守护群众医疗健康“保障网”。
靶向调研 让监督更有深度
医保工作专业性强,群众关注度高。找准问题是提升监督效果的关键所在。开展专项监督重在发现问题、推动解决问题,需要在了解面上情况的基础上,把问题找准找具体,把对策提实提到位。
实地走访。前期,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多渠道征集意见,调研组先后走访市医保经办服务窗口及市中心医院、市二院、郾城区人民医院、沙北医院、柳江医院、孟庙镇卫生院、老街张仲景大药房等定点医疗机构,聚焦医保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梳理确定了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医疗保障基金运行、医疗保障待遇落实、经办和服务优化、监督管理实效等5大方面共计12项监督重点。
座谈交流。针对前期梳理出来的监督重点,调研组分别召开不同层次汇报座谈会,听取了市政府及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等部门有关情况汇报,与医疗卫生领域人大代表、医保经办人员、一线医生、社区(村)工作者等参加的座谈交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深入体验。为更加深入地发现问题、找准问题,调研组采取“体验式”调研方式,前往医疗机构、基层医保经办窗口、医药企业、零售药店等单位,亲身感受就医、购药、办事全过程。在直接体验感受之中,调研组详细询问了解医保经办人员在医保工作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为审议好议题提供了翔实的一手信息。
有的放矢 让监督更有精度
人大监督不是走过场,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衡量人大监督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有没有“真找准问题、真抓住问题、真解决问题”是关键。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保障制度,对于老百姓抵御疾病风险,降低疾病费用负担,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不少群众反映,近年来缴费标准逐年增长,导致农村家庭一次性缴纳医保费用较高,压力太大。”市人大代表、召陵区翟庄街道冯庄村村医万枫说。还有群众反映:“有群众反映,同一病种医保仅报销一次的住院费、同一种病在一家医院住院必须间隔15天以上,请问有没有这个规定,如何及时处理好同一种病二次住院费用报销问题?”
针对调研组发现的我市医保工作在基金可持续运行压力、协作监管机制、监管效能、监管力量能力提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调研组认真研究,充分征求意见,形成了《关于全市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情况的视察报告》,从四个方面对医保工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并转交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研究办理。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创新宣传方式、普及医保知识,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基本医保功能定位;要深化协同机制,凝聚监管合力,强化医保基金收缴、分配、拨付、使用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督管理,确保基金使用合规、有效、安全;要强化常态化监管,提升监管效能,推动监督智能化、常态化;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管水平,提高医保经办能力,规范完善执法程序。
跟踪督办 让监督更有力度
监督工作要取得实效,意见建议的落实是关键。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创新监督工作方法,通过列出清单对账销号的方式,使人大监督从“前半篇”延伸到“后半篇”。
今年年初,市人大常委会视察调研组深入部分县区对医保工作的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积极与办理部门沟通协调,督促其对照意见建议,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制定整改方案,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办理落实,并将办理落实情况报市人大常委会,真正形成监督闭环,使监督作用发挥从“纸面”落到“地面”。
去年以来,医保基金监管使用不断加强完善,监管整治不断深入,医保政策宣传活动覆盖影响150万人次,完成检查定点医药机构996家次,追回拒付违规医保基金和行政处罚共878万元;落实行政相对人高风险点24类、典型违规行为69项防控措施,医保基金综合监管获评全省飞行检查、线索核查、基金监管宣传工作三项先进。
医保无小事,事事关民生。市人大常委会将始终聚焦民生热点、痛点、难点问题开展监督,用实际行动践行人大工作职责,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医保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让人大监督有力度更有温度,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与放心。
河南法治报记者 林栋 通讯员 袁琳 高京京 陈征 编辑 王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