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守一方安宁 护一方平安

2023年01月11日23:02 来源:河南法制报

近年来,开封市以创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目标,以“三零”创建为标志,坚持走“四治融合”之路,推出了一项项制度、一个个做法、一条条经验,实现从“物理相加”到“化学反应”的转变,达到了“1+1>2”的效果,走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平安建设之路。

    1法治保障 打造良法善治“金名片”

    自2020年5月被中央政法委批复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后,开封市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改革发展,持续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公正,让良法善治绘就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打造地方特色“金名片”。

    地方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开封市河湖保护管理条例》获得批准实施;积极打造“三横四纵”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律师服务团、人民调解团、普法宣讲团、一村一法律顾问等组建实现100%全覆盖,着力打造“互联网·无人律所”;在全省率先完成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实现执法全程可视、可控、可追溯;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实现“一体化联合办公,一揽子调处解纷”。

    “良法善治就是既要维护法治的威严,又要彰显法治的温暖,更好地护航高质量发展,有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封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卢志军说。

    2德治教化 引领社会治理“新风尚”  

    孝老爱亲,厚德善行。2021年4月21日晚,兰考县第六届“德孝天下情满桐乡”德孝之星颁奖晚会在兰考礼堂举行,德孝之星好婆婆、文明家庭、好媳妇代表走上舞台,在热烈的掌声中接受县委、县政府领导颁奖。这是开封市实行德治的一个场景。

    开封市有关部门认识到,道德教化是培育市域社会治理内生动力的重要方式,要弘扬新风正气,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据介绍,“开封政法”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在中央政法委、省委政法委的新媒体周排名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建立“老兵之家”,鼓励退伍老兵参与社会治理;焦裕禄纪念馆、焦裕禄陵园等地则吸引不少游客前往打卡……这些德治举措为社会治理注入了“新风尚”。

    3自治强基 画好共享共治“同心圆”

    自2018年下半年开始,开封市开始推行”一中心四平台”,形成了“党建引领、网格为基、技术支撑、资源下沉、双向报到”的“互联网+基层治理”工作新机制,真正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办理风险防范、矛盾调处、惠民服务等各类事件1288.7万余件,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

    为强化基层自治,该市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六防六促”,依法依规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分类指导,整合土地、住建、劳动人事、婚姻家庭、交通运输等领域的行业调解资源,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广“一村(格)一警”“五长联动”“爱心时间银行”“小板凳会议”等创新工作经验,夯实平安建设根基。一系列举措,画好了开封共享共治的“同心圆”。

    4智治支撑 筑牢平安建设“防护墙”

    每到旅游旺季,开封市都会拥入数以万计的游客。为了保障游客安全,该市建成了以智慧安防设施为基础的大数据实战体系。

    2021年2月14日,大宋武侠城景区热闹非凡,下午2时许,游客薛女士突然发现手机不翼而飞,遂马上报警。民警到场后,一边走访周边群众,一边迅速调取了智慧安防系统的公共视频,沿着薛女士的行动路线经过仔细查阅,终于发现了小偷。民警在三打祝家庄实景演出场地将小偷抓获,将薛女士的手机追回。游客的手机失而复得,正是该市坚持科技引领、智慧驱动,筑牢平安建设“防护墙”,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支撑保障的一个缩影。

    为全面推进智能化实战应用,2020年以来,开封市委政法委牵头,整合重点部门数据,形成“全覆盖、全共享、全智能”的公共安全视频体系。截至目前,该市已建成26个高标准警务站并投入使用,打造智慧安防小区663个,科技防范能力显著提升,以小平安推动着大和谐。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今后,开封市将牢牢把握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开封的目标,固本强基守平安,凝心聚力护发展,织密“平安网”、筑牢“法治墙”、念好“善治经”、奏响“幸福曲”,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李梦华 赵彦学)

编辑:李智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南法制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